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患者服药后感觉无效,医生该如何做才能渐治渐佳?

患者服药后感觉无效,医生该如何做才能渐治渐佳?

2018-01-18 来源:基层医生俱乐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很难一药而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效。因此,就少不了复诊和多次复诊的问题。

  在具体病证的整个诊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判断的情况,如首次判断错误,后来又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过程,可以是对他人所作错误判断的纠正,也可以是医者自己误诊所作错误判断纠正。

  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是认识由不正确到正确反映疾病本质的过程,亦是一次性判断与反复判断相统一的过程。即使判断正确,亦需反复判断。

  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很难一药而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效。因此,就少不了复诊和多次复诊的问题。初诊重要,复诊更重要,可以说复诊是认识疾病的深化过程。

  有效不一定不更方,无效不一定更方

  从临床所见,复诊病人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效,二是无效,三是加重,四是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药后有效的病人,一般比较好处理,或不必再药,或效不更方,或做些微调,渐治渐佳。当然对于有效的病人,也不一定不更方。

  对于药后无效的病人,要细审之,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辨证、用药,均无差误,多因病程长、正气虚、邪气未伏,若如此,应坚持用原方,不要轻易改弦更张,否则会越改越乱。

  二是:首次辨证用药不妥,此应当机立断,及时纠正。

  三是:有些病人取了多剂药,首服数剂,效果很好,继服效果不好了,这可能是药应变而未变的(疾病是动态的)缘故。

  此外,也应注意到病人自身的因素,如饮食、起居、情志变化等。

  医生治病,贵能知误

  从医生来说,要多责之于己。

  对于药后加重的病人,除用药失当外,常有药性与病情相争较剧,而表现出病情加重之象,必须区别对待,要慎而重之。

  对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皮肤搔痒、腹痛、腹泻等,要查其所因,各得其宜。

  总之,医生对病人服药后的每个变化,都须认真对待,切不可粗枝大叶,以遗人夭殃。所以说,医生治病,要能知误。既能知他医之误,又能知自己之误,误必纠之。

  辨证治之证与误治之证,注意其伤

  这里所说的“伤”字,是指正气所伤。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般说,人在患病后,正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误治之证,正气损伤必然更甚。若遇此类情况,应察其所因,知犯何逆,伤在何处,及时救治,绝不能一误再误。

  《伤寒论》说:“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就是指出误治后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要注意“伤”字。

  三易其方,治愈持续发热案

  王某,女,65岁。2006年1月25日就诊。初诊主诉:持续发热2个月。

  无明显诱因,发烧从下午2点到次日凌晨6点,发热体温37.3-38.8℃,不恶寒,夜晚自汗、盗汗,晨起身乏力,腿沉困,下午、夜晚口渴,饮水多,口苦口干,眠差,纳少,食欲差,二便调。

  舌质紫暗,苔黄腻厚偏干,脉数有促象。

  曾在当地医院查胸腹部CT、血培养、培养、结核抗体、肾功能等均无异常发现。既往有心律失常、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脑梗塞、失眠1年病史,服地西泮(安定)2片,方能休息5-6个小时。

  初诊为邪伏募原之证。方用达原饮化裁。

  处方:

  厚朴10g槟榔10g黄芩10g

  草果6g知母10g生白芍20g

  柴胡10g白茅根30g滑石(包煎)30g

  青蒿30g生石膏30g生甘草6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上药期间配合大复康,体温在37.2℃以下,停用西药则体温升高。仍低热,体温37.5℃,不恶寒,汗出,口唇脱皮,下午口渴饮水减少,痰转白,噫气频,食欲不振,大便溏,脉细数。

  守方加强养阴之品。

  处方:

  厚朴10g槟榔10g黄芩10g

  草果6g知母10g生白芍20g

  柴胡10g白茅根30g滑石(包煎)15g

  竹叶10g生石膏30g白薇15g

  炒麦芽20g制鳖甲(先煎)30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服上药自觉双下肢酸沉,体温不稳定,仍为37.5℃左右,盗汗,下午体温较上午高,夜间11点到凌晨2点时高,口干,下午饮水多,纳差,二便可,噫气,舌质淡胖,苔白厚腻,脉细。

  上按邪伏膜原治之乏效,今以阳经郁火治之。

  处方:

  葛根30g升麻10g柴胡10g

  羌活6g独活6g防风10g

  白芍10g党参10g白茅根30g

  车前草30g天花粉10g生甘草6g

  生姜3片大枣4枚(切开为引)

  15剂,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近期体温波动较大,中午睡醒时体温37.4℃,20分钟后,体温自降至36.5℃左右,服药期间有2天体温下降,无盗汗,近2天,午后体温升高37.4℃左右。

  晚间热,自扪肌肤热,口干口黏,饭后嗳气,脘腹痞满,大便干,2日一行,睡眠差,口干时上午不欲饮,午后欲饮;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语声低弱,舌欲溃疡;舌质暗,苔白厚,脉沉滞。

  处方:

  杏仁10g生薏仁30g白蔻(后下)10g

  厚朴10g清半夏10g竹叶10g

  通草6g青蒿30g滑石(包煎)30g

  黄芩10g生甘草6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2006年4月7日来告,服上药低热渐除。

  分析此案,明了得失

  本案患者有不寐及卒中病史,近两月出现发热无恶寒,自汗、盗汗,口苦口干,口渴,纳差,舌质紫暗,苔黄腻厚,一诊、二诊按邪伏募原,治以柴胡达原饮病情无减。

  三诊再细问症状,有出气热,小便黄,噫气,疑为阳经郁火,以升阳散火汤发散郁火,初见小效。

  四诊,患者自扪肌肤热,大便干,2日一行,脘腹痞满,苔白厚,仍口干口苦,此为上、中、下三焦俱病,湿热弥漫,用三仁汤加味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病情见好。

  从本病治疗过程来看,三易其方,病方得愈,一方面说明湿热之邪的腻滞性和病程缠绵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首诊用药也有些失当,好在及时辨识,及时纠正,未造成大伤。

  由此可见,治疗疾病的过程,也是认识疾病的过程,对病情复杂,寒热、虚实难以在初诊明辨者,应重视复诊。在三诊时,明了治疗的得与失,及时调整治疗的方案及用药,才能渐治渐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