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医改快讯】广东省深圳市着力打造基层医疗集团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医改快讯】广东省深圳市着力打造基层医疗集团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2018-01-11 来源:《中国医院》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要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初步实现了系统优化、服务协同、机制创新、激励引导的目的,达到了“强基层、促健康、降成本”的改革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通过多种措施全面推进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要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发展方式由“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而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着力“五个坚持”,加强医联体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厘清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全市规划布局15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7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基层医疗集团+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集团主要由区属公立医院、社康中心进行集团化改革组建而成,承担区域内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域医疗中心由市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升级而成,主要承担疑难复杂病症的诊疗服务、医学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重大医学科技攻坚等任务。

  二是坚持理念引领。把“强基层、促健康”作为推进基层医疗集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设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横向整合、纵向流动,提高内部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在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医疗集团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康中心。同时,整合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逐步将基层妇幼、慢性病、老年病等“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层医疗集团,引导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基层医疗集团服务,实现“防治结合、医防融合”,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医疗健康服务。

  三是坚持强基创优。把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解决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治本之策、作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细化基层医疗集团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内部分工协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转诊路径和规则,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新格局。通过制定和明确服务标准、健全筹资机制、加强绩效考评,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重点人群逐步向参保人群、常住居民拓展,推动家庭医生服务扩面提质。

  四是坚持集团化策略。将基层医疗集团建设与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以集团化改革为抓手,通过明确集团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转诊流程,落实分工协作和责任分担机制,创新医保支付、财政投入、人事薪酬制度,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使基层医疗集团成为具有内在统一管理关系的紧密型医联体,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解决医联体建设“联而不合、联动乏力”的问题。

  五是坚持信息化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医疗集团上下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居民个人就医信息实时传输共享,推动医疗集团内各医院的专科号源优先配给社康中心,对社康中心上转的病人实行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实行“社康检查、医院诊断”和网络集中审方,将医疗集团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与基层共享。建立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医疗集团内医院和社康中心药品一体化配置。建设家庭医生APP,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签约服务对象的实时交流、预约应诊、动态管理、量化考核,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稳定、和谐的契约关系,让居民就医问诊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家庭医生。

  (二)创新“五项机制”,加大强基创优的激励引导

  一是医保动力引导机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建立与分级诊疗相衔接的医保基金总额管理制度,对签约参保人的医保统筹基金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即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约定年度全市医保基金人均记账金额增长率计算的医保基金增长支出,形成“总额管理指标”,年度清算时,若签约参保人约定年度内实际发生的医保基金记账总额小于“总额管理指标”,差额部分从医保基金中支付给医疗机构。引导医疗机构主动做好分级诊疗,主动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形成既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又有利于增加医生收入的导向机制,推动卫生与健康工作从“治疾病”向“促健康”转变。

  二是财政投入倾斜机制。对基层医疗集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将社康中心的门诊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40元/人次,逐步降低或取消三级医院门诊补助标准,引导医疗集团的公立医院主动向社康中心分流普通门诊。设立专项资金,对三级医院副高职称以上专家进驻社康中心坐诊给予财政补助。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在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诊查费收费标准按照其所在医院的标准收取。

  三是价格差异化杠杆机制。社康中心的收费标准比医疗集团三级医院标准下调20%。深圳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到社康中心首诊或持社康中心处方到医保定点协议药店购药,可享受优惠政策,个人账户支付70%,另外30%由统筹基金支付。

  四是人事薪酬激励引导机制。安排最高3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鼓励取得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毕业生到社康中心工作。在条件成熟的社康中心推行社区医生年薪制,按不低于基层医疗集团公立医院同级专科医生的薪酬核定年薪,提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对基层医疗集团内取得副高以上职称且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全科医师,其岗位聘任可不受所在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拓宽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和进驻社康中心专家等基层医务人员倾斜。

  五是家庭医生服务定向补助机制。设立财政补助机制,对家庭医生团队为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按每一签约参保人每年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建立服务项目量化标准和考核机制,提高社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积极性。将社康中心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常住人口每年70元。将家庭病床建床费提高到100元/床、家庭病床巡诊费提高到80元/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基层医疗集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二、主要成效

  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要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初步实现了系统优化、服务协同、机制创新、激励引导的目的,达到了“强基层、促健康、降成本”的改革目标。正在逐步改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高、医疗卫生资源重复配置等弊端,推动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横向整合、纵向流动以及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

  (一)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深圳市基本实现了全市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康中心。截至2017年6月,全市基层医疗集团的诊疗量同比增长6.8%。

  (二)提升了居民健康水平。基层医疗集团成立后,积极主动协同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学校卫生、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癌症基因早期筛查项目等工作,提高了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努力“防大病、延寿命”。2016年,深圳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0.88岁,孕产妇死亡率为8.46/10万、婴儿死亡率为1.64‰,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

  (三)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降低了公立医院运营成本,减轻了患者、医疗机构、医保费用负担。2016年,深圳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19.29%。基层医疗集团通过精简机构和整合资源,全面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