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第六大社保 现在怎么样了?

第六大社保 现在怎么样了?

2018-01-06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大保险体系,对解决居民面临的老年基本生活风险、疾病风险、失业风险等建立了较好的制度安排,但是对于失能人员面临的失能风险却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短板。

  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项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至此,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才真正走上了探索之路。

  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定位

  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大保险体系,对解决居民面临的老年基本生活风险、疾病风险、失业风险等建立了较好的制度安排,但是对于失能人员面临的失能风险却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短板。随着我国失能群体的增多,失能风险逐渐演变成了社会风险,当前这种社会风险有可能还没有聚变成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量变会引起质变,制度的安排需要未雨绸缪。因此,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探索,目的是要补齐制度短板,强化制度供给来满足失能群体的需求,回应社会需求。

  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是民生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生问题,而失能问题是维系千百万失能群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国家层面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及时回应和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站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制高点,认为我国未来必将面临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实现积极老龄化,要做好长期护理的战略部署。

  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来看待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要以社会发展整体的眼光看待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一方面,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可以实现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把分散的资源和利用效率低的资源整合一起,实现资源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长期照护保障可以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减轻家庭负担、培育照护服务市场、提供就业岗位等,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背景

  1、人口老龄化

  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亿多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7%,而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亿多,占总人口的比例则达到了10.8%,而且未来的老龄人口还会急剧增多。

  2、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地延长,199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68.55岁,2000年达到71.40岁,2010年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随着经济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未来人口预期寿命还会延长。

  3、家庭结构小型化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相对应的老年人护理也是由子女来完成,而且主要依靠女性群体。但是随着我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子女的数量上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家庭结构呈现倒三角形状。我国家庭平均人口数由2004年的3.36降到2013年的1.98,我国近十年家庭规模不断地缩小,“8422”或“8421”已经成为家庭规模的常态化趋势。

  4、失能群体的规模庞大

  我国失能群体在规模上不断地扩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另外,还有其他失能群体平时并未计算入内,如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精神障碍患者有429.7万人,这里面有部分也是需要护理的对象

  在上述的背景下,我国失能群体形成了对长期照护服务巨大的潜在需求,所以在制度性层面需要做好理性安排,因此人社部选取部分试点地区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目的就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安排。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情况

  1、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试点地区探索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要瞄准失能人员的需求,以老年人群为主体,做到制度能够真正地回应现实。

  二是坚持保障适度的原则。随着失能人群的增多,筹资来源尚未形成稳定的机制,长期护理保险要坚持适度保障的原则,保障的是失能人员基本的照护需求,既不能设置的保障程度过高,难以维持制度可持续发展;也不能保障的水平过低,难以解决实际的需求。

  三是坚持责任分担的原则。社会保险强调的是责任分担的原则,试点方案虽然建议前期从医保基金中划拨部分基金为长护险所用,但这只是过渡时期的特殊做法,未来一定要形成独立的筹资机制,实现多元主体的责任分担,分散失能风险。

  四是坚持与传统文化结合原则。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长期照护的对象将是以老年群体为主,所以长期护理保险可以进一步发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挥个人、家庭和社会在照护中的作用。

  2、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运行情况

  人社部88号文出台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目前各个试点都已经出台了长护相关的文件。目前从整个覆盖城市来看,覆盖人数超过了4200万,在15个试点城市之外,两个重点联系省份都出台了工作部署性的文件,明确了2020年省内全覆盖的工作目标。除确定的两个联系省份和15个试点城市之外,初步了解全国有60多个市县都已经推动这项试点。

  1.覆盖范围。试点地区在覆盖群体上是有差异的,有的是从职工群体起步,有的是直接覆盖所有的居民。而且很多地区是从重度失能人群做起。

  2.筹资来源。除了依赖医保基金起步外,大部分地区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如南通规定个人、医保基金和财政都得承担相应责任。

  3.保障方式。当前试点地区的保障方式主要集中于机构照护和居家照护,其中以机构照护为主。

  4.经办服务。大部分地区的经办依托的是医保经办系统,同时也有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经办的。

  另外,在具体的成效上,也获得了居民较大的支持,受益群体逐渐扩大,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实惠。如成都市今年7月份才出台相关的制度,到目前就有到现在已经有1万多人享受了待遇,因此制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青岛市已有4万名老人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长期护理保险的下一步思考

  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在我国已经开始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探索和完善。

  第一,强化机制建设,引导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长期照护服务当前较为稀缺,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服务能力不高、照护服务供给体系未形成等,试点地区也反应购买服务较为困难,没有较为成熟的照护服务可供购买。因此,下一步要强化机制建设,通过照护保险的购买机制来引导照护服务市场的发展。

  第二,加强标准建设,形成统一的失能鉴定标准体系。在我国未有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失能等级鉴定标准属于较新的领域,各地的标准建设也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规范制度的发展,下一步要在试点的经验基础上形成我国统一的失能鉴定标准体系。

  第三,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平台。当前我国关于老年群体的政策较为分散,而且属于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格局,这样就难以形成照护资源的有效配置,下一步要加强治理能力提升,通过长期护理保障平台来实现多部门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第四,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长期照护保险当前只能解决部分群体的基本需求,但是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照护需求,因此下一步要探索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实现政府、个人、家庭和市场等主体的合理分工,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及护理津贴之间寻求平衡,同时探索不同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