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吃的药物就涉及越多,次数也会越来越频繁。尤其对于慢性病老年患者来说,贴身的药物比金钱更踏实放心。但吃药也是有讲究的,吃的药越多越频繁,在体内产生的耐药性也会逐渐增强,对药物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药品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那么在老年人中用药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的做法?
1.点点的不舒服就用药
有两种情况最常见。(1)很多老人都会有这么个毛病,知道自己身患某种疾病又未完全治愈,乱服药。比如是胃病,在感到胃部不舒服的时候就服用一些非处方药。(2)不清楚自己有没有病,不舒服就按照自己所猜想的疾病来吃药。以获得安全感。以上的两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没病乱用药,或者有病没用对要。其实有时候身体的不适不一定是疾病所带来的后果,不一定需要用药物来治疗。比如我们经常熬夜加班的人在晨起的时候感到头晕头痛,但只要我们给予身体充足的休息睡眠,头痛的症状又会马上消失。此外,随着年纪的增长引起的器官、组织退行性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服用药物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2.把广告药当"神药"用
吃药到底听医生的还是听广告的,我们年轻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常常看见听见的广告药才是放心药。这不过是他们在日积月累的广告药洗脑式的宣传药效,而不知道其中的安全性。老年人非常容易被广告忽悠,也容易听信别人的介绍,把购买药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械当作身体的灵丹妙药。
3.自己是"医生"给自己开药
"久病成良医"在小编看来是谬论,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但不是百病都经历过,更不能说能自主诊断疾病了,况且不少症状都是心理不良影响下产生的。对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自我药疗未尝不可,但自己充任医生,任何病都凭经验服药,弄不好会延误病情。因此,最好经过医生诊断,对症下药。
4.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其实不然,许多新药都是在原材料上稍作变动,甚至有些药只是把胶囊外壳更换后直接上市面的,当然这得逃过药监局的监督,冒的风险较大。但是在药物的原料上用其他替代不一定就是见效快的,有可能药效是一样的,但是制药的原料贵,造成制成的药品也贵。有些新药也会在临床动物试验后就开始出售,对人体有没有不良影响是没有百分百的报告的,所以用新药有可能是你自己在试药。医生还缺少临床经验,药师缺乏用药经验,所以病人不能一味依靠新药治疗。而且,药价的贵贱,不是根据药物对某一疾病的疗效而定,而是根据其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