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米杰教授领导的持续30年的研究,我国18岁以下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5%左右。
“20年前,几乎没有听说过儿童也会得高血压,但现在患病率逐渐上升。我国儿童肥胖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如不在儿童期就加以重视,将带来严重的健康损害!”
近期,国内儿童高血压研究开创者、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学会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米杰教授,在“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上这样告诉华医网记者。
早在1987年,米杰教授就领导研究团队开始进行北京市儿童血压研究,主持研制的儿童高血压评价标准和防治指南,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根据米杰教授的演讲,记者整理出以下11个核心信息,供您学习参考。
儿童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
大有不同
目前我国18岁以下儿童人群中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主要表现为轻、中程度血压升高,多为一级、二级高血压。通常,患儿没有任何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除非定期体检,否则不易被发现。其病因不明确。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特点则与之相反,血压显著升高,症状较重,常常伴有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视力减退等,严重时会呕吐、惊厥、共济失调、偏瘫等。血压急剧上升时,可能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其病因明确,多因肾脏疾病、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或药物等。其中,肾脏疾病为首位原因,占80%。
检出率约5%,过了3岁就要测
根据米杰教授领导的持续30年的研究,我国18岁以下儿童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或检出率为5%左右。年龄越小,检出率越低。小学阶段的检出率约1%,而初中及以上青少年检出率明显上升。她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有条件,每年体检时同时测量血压,将血压视为与身高、体重同等重要的生理指标。当存在下述高危因素时,如有高血压家族史、孩子经历早产、出生时体重过低或过高(正常出生体重范围为2.5~3.9kg)、目前处于肥胖状态、睡眠打鼾等,父母就要主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接受专业咨询指导。
7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儿童高血压的70%,单纯舒张期的占10%。米杰表示,儿童与老年人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有极大不同。老年人多因动脉硬化导致,其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脉压差非常大。
肥胖是最大“祸首”
其次是家族遗传
影响儿童高血压的因素很多,肥胖是第一位因素。不管是腹型肥胖还是全身肥胖,都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其次是家族遗传易感性。此外,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等,以及盐糖摄入过高,儿童睡眠不足,运动不足等都会增加儿童高血压风险。
10%-40%高血压儿童
出现靶器官改变
“儿童的血压会伴随着身体发育、青春期激素分泌等而改变。那么儿童高血压会不会是暂时现象,是否会带来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会上,米杰教授的这一提问吸引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答案是肯定的。北京市儿童高血压研究结果发现,从被诊断为高血压开始,约10%—40%高血压儿童出现心、血管及肾等靶器官的改变,以左室构型变化为主,尤其向心性肥厚突出;其他靶器官改变还包括血管内膜中层增厚、动脉弹性降低、肾脏功能下降、眼底动脉硬化。此外,儿童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如果不加以干预,约40%的高血压儿童发展将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最小9岁,动脉硬化就有早期改变
美国相关研究发现,最小9岁,就可以看到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她认为,以脑卒中、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肾衰等致死性结局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发病于生命早期,持续隐蔽很长时间,到中老年后以致死性生命突发事件显现的疾病。
越早干预肥胖
致死性突发疾病风险越小
米杰教授表示,我国儿童肥胖以相当于成人10倍的速度在快速增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如下图所示,绿色代表年龄,对肥胖干预越早,致死性突发疾病的风险就越小。如果从孕期、婴儿期就开始干预,效果最好;从儿童期开始干预也还不错;到了中老年再干预,对降低风险的效果相对较弱。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