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纪念朱良春百年诞辰 | 铁肩有情担古义,妙手无时不回春

纪念朱良春百年诞辰 | 铁肩有情担古义,妙手无时不回春

2017-09-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历史告诉我们,国运有关文运,文运有关医运,医运有关命运。在中国重归文化自信、《中医药法》正式施行的时候,我们纪念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诞生100周年。

   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年~2015年),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历史告诉我们,国运有关文运,文运有关医运,医运有关命运。在中国重归文化自信、《中医药法》正式施行的时候,我们纪念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诞生100周年。
 
  我在1970年读过朱良春的文章。但和他直接交往是在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在30年的交往中,他是我尊敬的老师、知心的朋友。
 
  温柔敦厚,大家风范
 
  朱良春的为人,可用“温良恭谦让”五字来概括。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像他的老师章次公那样,是一个“平民医生”。他外柔内刚、忍小谋大、善处逆境,总是以宽阔的胸怀直面复杂的人生,处处显示出大家风范。他心系大局、是非分明,原则问题从不妥协。我在他当了国医大师后的一次会议上见到他。他心情很好,思路十分清晰,讲话滴水不漏。会后,他告诉我正在收集章次公先生的史料。章次公于1955年从上海调北京工作后,“慨夫中医不中不西,心中块垒难消,意气未平”。加上某些学术观点的分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以至情绪低落,借酒消愁,郁郁而病。朱良春几十年来,对这段往事耿耿难忘,表示惋惜与不平。
 
  30多年来,朱良春对当代中医药发展出现的重大问题,分析现状,抓住要害,发表过不少鞭辟入里的意见。对中医界朋友提出的“学术萎缩,思维变态,西化严重,表面辉煌,内涵衰微”的状态,深表忧虑。他认为“形势一片大好,但喜中有忧。有些是西化严重,本末倒置,中医真正的精髓在消失,在变样”。这些看法,代表了老一辈中医人对中医药事业的关爱和担当。
 
  尊师重道,融会新知
 
  朱良春说过,“我认为要振兴中医,必须回归中医,坚持中医理念,以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才行。”“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我们要认真地温课,勤奋学习《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联系临床实践,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寻回失去的中医‘元神’。”中医失去“元神”,需要我们“寻回”。此中深意,发人深省。他说,“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研究必须首先确立自我主体,而不是削弱、消融自己的理论体系,更不是单纯用现代医学来论证、解释或取代自己。”他牢记章次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教导,身体力行,反复宣扬,广泛传播。现在这八个字已经成为许多中医药人的座右铭。铁肩有情担古义,妙手无时不回春。这是他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朱良春对章次公的尊敬,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踏踏实实地继承其学术思想。他与章次公的学生、亲属一起,多次举办章次公的纪念活动,主编、修订、补充、再版《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大力弘扬章次公的人品、文品、医品。
 
  朱良春临床上坚持四诊和八纲辨证,强调脉诊;在中药方面坚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药物归经,于此多有论述。但同时主张融会新知,与时俱进。他博览群书,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新知识非常敏感,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属于中医界的开明派或近似于中西汇通派。他追随章次公提倡“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立足中医诊断,参照西医诊断,以中医思维贯而通之,然后开出地道的中医处方。碰到难题,也总是以辨证论治开道,从中医中寻找出路。他是人们公认的地道老中医,是老百姓的好中医,是真正的国医大师。
 
  以病为师,辨证论治
 
  章太炎先生说“道不远人”。朱良春诊治疾病,从实际出发,从病人的病情出发,从发病的环境出发,总体把握人体阴阳失调、邪正相争的状态,综合四诊结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诊治之”(张仲景)。他认为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是符合中医理论的一个进步。1961年,他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概念,对辨证和辨病的关系,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说:“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乃是辨证论治的再提高。对西医已经明确诊断的病,同样需要认真辨证。如果仅辨病不辨证,就会走上‘对号入座’的老路,把活泼的辨证变成僵死的教条,势必毁掉中医学。”这个论点,与肤浅地理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于中医加西医,是不一样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