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邪可分阴和阳
中医认为,“暑邪”是炎热、潮湿的夏季致病的主要因素。暑邪致病有阴和阳之分。
平时人们指的中暑大多是在暑热或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是“阳暑”。人们对其的预防比较重视,而对“阴暑”的认识和防备却普遍存在不足。在炎热酷暑季节,过度贪凉或者乘凉不当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阴暑”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湿的入侵,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没劲、关节酸痛等症。
引发“阴暑”的原因
夏天暑湿热盛,人体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在睡眠、午休或乘凉时,过于避热趋凉,如彻夜打开空调并调至低温、猛吹风扇,或夜宿室外、坐卧阴寒潮湿之地,或剧烈运动劳作后用冷水浇头冲凉,或快速大量饮用冷水、冰镇饮料或水果等不当行为均可导致风、冷、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症状。
“阴暑”症的预防
总原则是劳逸有度,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切莫贪凉。关键是不要受凉。
※忌整日“孵”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里。
※忌剧烈运动劳作后马上进空调房间或冷水淋浴。
※忌食过于生冷食物,冰箱里的东西拿出来不能立刻吃,更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上应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不要整夜开空调睡觉,或在睡眠时开电扇强风对吹等。
※参加适宜的运动,出出汗,把身体里的热气散发出来。
“阴暑”症的调治
若已有“阴暑”症状,除了调整饮食起居外,也可用食疗方法进行调理,原则是清淡、营养,但不宜使用过凉食物。特别推荐:
鲫鱼参椒汤:活鲫鱼1条、党参3克、胡椒5~7粒、陈皮6克、生姜10克,塞入鱼腹内,加盐,文火煮汤,服食;用于脾阳不振、面色少华、大便溏薄者颇有效果。
此外,鹌鹑煲粥用于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的患儿。也可服用藿香佩兰茶,对预防“阴暑”有一定作用。
当患者感觉“阴暑”症状有加重迹象时,应该及时去医院求治。此外,可采用刮痧法治疗暑湿困脾证;也可服用主治内湿外寒之寒热吐泻证的传统经典老方如藿香正气散、液或六和汤,对因避热贪凉引起的“阴暑”有相当不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