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行业动态 > 韩春雨团队撤回论文,各方怎么看?

韩春雨团队撤回论文,各方怎么看?

2017-08-04 来源:健康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有了新进展。在经历了1年的质疑和等待后,《自然·生物技术》于8月3日宣布,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团队撤回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韩春雨团队撤回论文,各方怎么看?

  韩春雨团队

  主动撤稿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NgAgo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一文。根据其实验结果,利用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更精确、更通用,可媲美已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发表后迅速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被誉为诺奖级发现。但不久,由于实验结果无法重复,遭到国内外多名学者公开质疑。《自然·生物技术》随后启动相关调查工作。

  此次论文撤回是由韩春雨团队主动做出的决定。撤稿声明称,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其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得出相关结果,决定撤回这项研究。而《自然·生物技术》在社论中表示,论文撤回显示了同行评议的重要性。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发现相悖的证据。

  同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声明,鉴于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不可重复的原因

  未搞清

  论文撤稿显然无法让这一学术争议平息下来,因为对最关键的实验为何不可重复的原因,撤稿声明和杂志社论中并未涉及。

  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的声明提到,韩春雨团队同意学校的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是否有效,并将公布实验结果,以回应社会关切。

  有专家指出,数据可靠、可重复验证,是试验室研究的基本前提,韩春雨试验不能重复,至少说明其试验还不够严谨、成熟。而不可重复原因有很多,比如实验设计本身的漏洞,数据方面存在错误等,需要区别对待。

  “心情复杂。”一位青年医学科研工作者告诉记者,自己深深体会到科学每一点点进步都要试错,要付出很多艰辛,所以在研究初始设计和证据积累方面需要更加严谨。此外,同行评议、纠错是科研中去伪存真的重要环节。“此事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很大警示作用,应该严谨设计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重视证据的积累和可重复性,避免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研究数据,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表示,学术期刊撤稿原因有很多,比如经同行验证发现内容存在明显错误,内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等。对论文内容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判定,不是期刊出版者一己之力能完成的,论文发表后等于自动提交给同行进行审视,这本身就是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净化机制。越是国际大刊,撤稿频率越高。如截至2012年,《自然》撤稿70篇。

  尽管实验不可重复原因尚未明了,但韩春雨事件不可避免引发了各方对科研诚信话题的热议。刘冰表示,河北科技大学已经启动调查程序,相信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后续影响

  远未尘埃落定

  韩春雨因一篇论文成为网红,各种荣誉和科研支持接踵而至。其本人不仅出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还被学校推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投资2.24亿建设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论文撤稿后,相关研究中心和研究项目后续将如何推进,也备受关注。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韩春雨在论文发表后的一夜爆红、备受追捧,某种程度上是科研发展中急功近利的折射。大家往往认为在国外发表论文,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刊物,就说明很有能力。“科学成果的价值不能用发在何种杂志来标签。”该专家指出,当前的科技评价存在着学术期刊被“异化”的问题。期刊本身是学术交流的载体,而不是学术评价机构。期刊本身不具备科研评判的能力,“科技期刊应回归本质,对科学家、科研成果有合理评价,而不是简单以SCI来定高下”。

  专家说,此次撤稿事件对国内生命科学领域造成震动,对于推动国内期刊同行评价制度和撤稿体系建设也多有启示。目前,国内学术期刊还少有撤稿机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同行评议和管理程序,加强出版后的纠错管理,对学术不端行为启动更多关联的科研基金、学术荣誉核查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