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成都:全域覆盖量质并重,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成都:全域覆盖量质并重,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7-08-04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家庭医生团队以需求为导向,努力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评价、预约、转诊、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中医保健等服务,初步达到签约对象认识家庭医生、健康问题首先想到家庭医生,把群众“粘附”在家庭医生团队周围的基本目标。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措施,纳入市政府民生目标全面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抓团队建设,逐步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合理设置准入条件。

  将具备行医资质作为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基本条件,向所有执业医师(包括中医师,农村放宽到助理医师)开放,并且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体诊所医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求所有在岗乡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有效缓解了基层人员紧张状况,也让这些医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树立全科理念,逐步转化为全科医生。2016年基层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的临床医生达4698人。

  二是合理组建服务团队。

  将家庭医生团队分为基本型、标准型、提高型,基本型为“医生+护士+公卫人员”,标准型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提高型为前两型+上级医院医生。各团队根据需要还分别加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162支,其中基本型占21.4%,标准型占26.8%,提高型占51.8%,平均每个团队6.3人。

  三是积极开展签约服务实用技能培训。

  我市采用“社区人培养社区人”方式,建立了11家基层培训基地,并与高校合作,通过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培训、全科实用技能培训等形式,基层人员培训率达到80%以上,共有4500余名医务人员获得全科执业资质,全科医师比例达到每万人3名。

  (二)抓项目设计,不断深化服务内涵。

  我市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为政府全额支付、居民固定支付和居民协议支付三种类型,前一类为“免费签约”,后两类为“有偿签约”。政府全额付费签约服务主要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不支付任何费用。

  个人固定付费签约服务是在政府全额付费签约服务基础上,全市统一推荐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签约服务费用由居民支付。个人协议付费签约服务是根据签约居民个性化需求,由基层机构与居民签订契约并协商收费。

  目前,全市已研制政府全额付费签约服务包9个,居民固定付费签约服务包21个,基层机构相继推出居民协议付费签约服务包80个,全市有偿签约4万余人。

  (三)抓流程再造,不断提升服务体验。

  一是规范签约服务流程。根据签约服务需要,将公卫、全科、专科诊疗有机融合,优化“儿科—儿保(口腔、眼科)—计免—中医”、“全科—门特—慢病管理—中医”等流程,更加方便签约对象享受服务。

  二是设立服务专区。随着签约服务规模扩大,基层机构成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设立专用服务区域,开通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使预约体检、接种、就诊、咨询、住院、辅检,联系转诊、专家会诊等一站完成。

  三是推进服务前移。结合社区医养结合、精准扶贫、残疾人康复、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机关、工地、园区)活动,在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院落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家庭医生团队“零距离”服务,目前全市已设置了140多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四)抓绩效考核,引导分配机制调整。

  一是实施分级考核。我市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分为机构、县、市三级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团队建设、签约情况、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评价等50个指标。

  二是考核结果量化挂钩。考核结果与用于签约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签约服务财政专项经费挂钩,最后体现到机构拨款和团队、个人绩效分配上。

  三是调整绩效分配。有的区县提高了绩效工资总额,有的区县将有偿签约服务收入作为绩效增量,均起到了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

  (五)抓政策支持,保障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做好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签约服务费补助、签约宣传、信息化建设等。二是全面解决乡村医生待遇,为乡村医生提供养老保险缴费补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为村民提供签约服务。三是加强医联体建设。2016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参加三甲医院牵头的医联体,100%有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专家下沉,1093名下沉专家加入了家庭医生团队。目前我市已实现医联体内药物目录一致、上下转诊病人连续计算起付线,起付标准联网结算,促进形成了“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

  二、主要成效

  (一)签约服务全域覆盖,签约率逐步提高。

  全市390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439.7万人,签约服务率37%,其中重点人群237.17万人,签约服务率62.3%。

  (二)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促进、双提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融为一体,互为支撑。2016年,家庭医生诊疗量较上年增加15.8%,基层机构诊疗量增幅达13.9%,首次跑赢大医院(增幅10.2%)。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工作浅”“技术低”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服务指标持续改善,连续多年在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三)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满意度不断提高。

  家庭医生团队以需求为导向,努力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评价、预约、转诊、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中医保健等服务,初步达到签约对象认识家庭医生、健康问题首先想到家庭医生,把群众“粘附”在家庭医生团队周围的基本目标。

  2016年,开展健康咨询172万余人次,健康评价110万余人次,开设家庭病床480张,上门服务124万余人次,预约门诊19116人次,转出病人12万余人次,转入2.5万余人次。家庭医生服务绩效考核群众满意率为79.5%,较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也带动了医疗卫生行业在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排名上升,2015年、2016年均排名全市第2。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搭建以居民健康卡为基础的、全市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投入30亿元,全面提升基层硬件配置水平,开展“引进一批、提高一批、回来一批、下沉一批、利用一批”五大基层人才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基层绩效分配、签约服务收费、医保基金支持等政策,奋发努力,积极有为,为早日实现家庭医生制度全覆盖贡献成都力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