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杭州: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杭州: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2017-08-04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2014年以来市政府相继出台多个签约服务政策,并在国内率先进行地方立法,从服务模式、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全方位架构起杭州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杭州市认真贯彻国家和浙江省医改部署,2014年在主城区率先试行签约服务基础上,2016年底实现签约服务制度城乡全覆盖,让全科医生走进更多的百姓家庭,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也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好基础。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政府主导,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创新。

  各级政府牵头组建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协调小组,共同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和机制创新,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2014年以来市政府相继出台多个签约服务政策,并在国内率先进行地方立法,从服务模式、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全方位架构起杭州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根据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各区、县(市)政府也全部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全面推开。

  (二)部门协同,政策联动促进落地见效。

  一是丰富签约服务内涵使服务有拓展。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括政府基本型签约服务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基本型签约服务包含三方面服务:提供一个医生朋友,家庭医生成为签约对象的全天候朋友,随时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要为签约对象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和精准转诊服务,配备满足签约对象需求的常用药品,提高签约对象的依丛性;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成为签约对象的健康管家,将健康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签约服务费让服务可持续。建立市、区两级财政和个人共同分担的签约服务经费保障政策,主城区每人每月10元(全年120元),签约对象承担10%,市财政承担25%,区财政承担65%。签约服务费实行专款专用,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向开展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及团队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主动性。

  三是医保政策倾斜让患者得实惠。签约的参保对象选择社区首诊,其门诊医保起付标准下降300元;其中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通过签约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产生的诊治费用按基层报销比例直接结算。四是完善物价政策体现服务价值。兼顾供需双方,提高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收费标准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等居家医疗奠定基础。

  (三)夯实基础,提升签约服务工作内涵。

  一是强化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市政府一直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我市取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证书人数达3946人,每万人口注册全科医生数达4.51,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达1525人。全市开展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数达2809人,同时,为家庭医生配置了由社区护士、药剂师、专科医师和康复师等组成的助手,以签约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签约后各项服务。

  二是强化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培训。针对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各类培训项目,如覆盖到所有家庭医生的临床技能系列培训,为每个机构培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血脂异常等基层常见疾病诊治的首席医生(专病医生),与上级医院专家建立导师关系,开展家庭医生领导力和沟通能力培训,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担当起家庭医生的责任。

  三是创新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了分人群管理、精细化服务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根据签约对象具体情况,制定签约服务工作计划,将服务责任落实到家庭医生;赋予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调配权和经费分配权,提高签约后服务质量,使签约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上下联动,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

  一是借助信息化,创新优质资源共享。以信息化为载体,建立临床影像会诊中心、临床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和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等“四大中心”,使签约居民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免费会诊服务。

  二是构建医联体,促进大手牵小手。组织市级医院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医联体,实施医疗资源统筹管理、有序开展双向转诊,强化医疗服务的协同性、连续性,使居民就近享受到便捷、优质、连续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三是建立技术通道。建立全市统一的连接所有省、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平台,具有转诊预约、转诊检查、电子病历上载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建立号源池,市级医院提前两周开放固定号源到双向转诊平台,让签约居民有优先转诊的服务。

  (五)强化考核,签约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实行市、县(区市)和签约服务机构三级考核机制,每年由各级财政、人力社保和卫生计生三个部门联合印发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原则上市级考核每年组织一次,县(区、市)级考核每年至少两次,开展签约服务机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情况考核至少每季度一次。

  市级考核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实施,通过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平时检查记录和签约居民电话回访等形式,覆盖到每位参与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促进各地政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政策,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工作成效

  (一)签约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签约居民得到实惠,签约居民数量逐年增长,主城区签约数从2015年的52万上升到2017年的80.8万,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达64.19%,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20245人。全市签约总人数已达17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42.50%。

  (二)分级诊疗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2016年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64.67%,转诊到省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根据市医保部门数据,2016年城镇职工医保签约人群社区就诊率为63.36%,未签约人群为48.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从2014年的50.71%上升到2016年的53.86%,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增长幅度高于市级医院。市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增幅下降趋势。

  (三)签约群众和医务人员反响越来越好。

  第三方调查显示,2015年和2016年签约居民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5.2%和98.6%。从1534名城镇职工参保的高血压患者签约前后数据显示,社区就诊率从签约前54.82%提高到65.33%,年人均医疗费用从8240.15元下降到7789.38元,自理费用从1047.93元下降到830.17元,群众得到实惠,医保资金得以节省。同时,签约服务增强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基层医务人员对签约服务普遍持肯定和积极态度,认为能够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做到了多劳多得。供需双方对签约服务认识逐渐从“要我签约”转变为“我要签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