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89岁了,却一不留神成了中国医疗界最年轻的“网红”!

89岁了,却一不留神成了中国医疗界最年轻的“网红”!

2017-08-02 来源:医学界智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每个孤独的内心深处,只有以英雄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鼓舞自己,才能战胜疲惫,踏过一路的泥泞坎坷。以英雄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鸡血自己,才能战胜不公,扛过迎面的刀光剑影。以英雄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抚慰自己,才能战胜恐惧,穿过人生的无数黑夜。

  2017年初,江苏省人民医院宣传办公室在对吃瓜群众进行了大量的行为数据分析后,根据新媒体阅读习惯和流行趋势,在医院网站和医院微信上策划推出了“生命的朗读”栏目,打算用声音的力量来加持品牌传播的力量。让医务人员走进录音间,回忆自己从医生涯中的亲身经历,讲述扣人心弦的抢救过程,传递丝丝入微的医患真情,抒发细腻生动的人生感悟。

  首期嘉宾,他们准备邀请已经89岁高龄的心血管病学专家马文珠教授。

  为什么不请年轻的俊男靓女,要请一位89岁高寿的老太太呢?

  因为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是江苏省医疗卫生系统中当之无愧的大V和“国宝”级大腕,极具代表性。

  马文珠教授,1929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她是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事心血管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多年,在国内最早报道“临时性心脏起搏抢救锑剂中毒所致阿斯综合征”及“经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的心脏淀粉样变”。

  她最爱的衣服是白大褂,把为病人治病当做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医40多年,仅因为一次去上海查科研文献而请过一次假。有一次雨天路滑,她在上门诊的路上崴了脚踝导致骨折,可她仍然咬着牙,忍住剧痛到诊室里为病人看病,直到下班后,她才在同事的搀扶下去拍X光片。家人劝她在家养几天,可她说:“只要能走到医院,我就一定要去上班,病人可不能耽误。”

  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如此敬业和自律?

  1956年,她刚到医院时,发现心血管病专业只有一台心电图机,她没有气馁和任何抱怨,带着同事们埋头干活,顶住众多的不解和非议,硬是把一间狭小的厕所改装成了研究室,一步步打造成在国内外享受盛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面对难测的医疗风险和心怀顾虑的年轻人,她高声的告诉大家:“心脏科的一些治疗手段都是有风险的,成功是你的,失败是我的。”鼓励年轻人奋勇探索,培养出一批在国内鼎鼎有名的心血管专业专家,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国际领先。

  试问,有几人在面对压力和风险时能有如此担当和用人之量?

  面对无数的诱惑,柔弱的她比谁都刚硬。“做医生,就是要干干净净。”禁止收受红包是科室人人知晓的禁令。她唯一一次没有退还掉的红包还是多年一个病人家属在路上突然跑过来塞给她的20元钱,她追不上,也不认识,只好以患者名义捐献出去。

  试问,有几人在面对几十年的诱惑时能有如此坚守和坦荡?

  不信?我们随手看看马教授在网上的患者点评,那评价之高,让人佩服而羡慕:

  再说说同行的评价吧。国内介入放射性的大V,中国“介入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李麟荪教授向医冠清瘦(ygqs120)是如此回忆马文珠教授的:

  1962年,我被分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第一天我被安排上门诊。下班的时候,有一位女医生敲门问:请问哪一位是李麟荪?我赶紧迎上去说我就是。她问我:有一张心电图的申请单是不是你开的?我说是的,看她很认真的样子,我心中十分担心,我就问开错了吗?她说单子是没有开错,但是你怎么能让病人自己上心电图室呢?这样重的病人从门诊到病房去会死在路上的!如果没有工人送,你就应该亲自送他去,今天没有出事,还算好,以后你要记住。

  她看我似乎不理解,回过头来又叮嘱了我一句:门诊到病房是要爬一层很高的楼梯,病人又没有家属陪,今后你一定要小心。她严肃但慈祥的神态看上去不像是批评我,仅仅是提醒我要关心病人。

  她给我上的这一课是我这一辈子最好的大课。在她的身教、言教,她的人品,永远难忘。

  令人赞服的医德、亲和的气质、高超的医术、良好的口碑形象,即使是89岁高寿了,马教授,您的魅力四射,“网红”必备的条件您都是杠杠的啊。

  就差一个平台和机会了!

  江苏省人民医院宣传办的朋友们开始动脑筋了:“代表性”已经具备了,要想把这位当代的“网红”传播的广、传播的深,让吃瓜群众能看、愿看、爱看,就需要在“亲和性”和“传播性”上下功夫了。

  大量的采访和前期交流开始了,医院宣传办公室的成运芬主任和同事周宁人守在马教授诊室外,等她下班了和她软磨硬泡。到病房里和病人拉起家常,和马教授的同事们促膝长谈。渐渐的,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浮出了水面。马文珠教授的先进事例太多了,怎么办?

  继续聊!围绕品牌目标,继续聊!在满盆珍珠中筛选出最璀璨夺目的那一颗。

  在与马文珠教授多次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要做到以例服人、以情感人、以实动人的,还是马文珠教授曾经主持的我国首例以心内膜超速起搏抢救成功的阿—斯综合症病例。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又称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它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20世纪60年代,阿-斯综合征属于“不治之症”,因为缺乏合适的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痛苦的离开人世。

  这是医生的痛苦和耻辱,马文珠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去攻克它。

  1964年,她和同事们开始研制治疗阿-斯综合征的宽频可调式起搏脉冲发生器。实验几经挫折,压力巨大。万事俱备时,她却发现缺乏制作心内膜导管电极的白金,而当时白金由国家管控,她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购置,只好四处求亲告友,感动的同事把结婚的白金戒指无偿捐献出来,终于研制成功。1973年1月,无锡县后宅公社一位37岁女社员发生阿-斯综合征,全身水肿、意识模糊。马文珠接到当地的求救电话后,立刻带着同事赶赴该公社,把房间的木板门拆下,用两条长凳搭成抢救床,经过数日不眠的抢救,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这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带给马文珠教授终生难忘的记忆,也是她终生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经过宣传办公室的周宁人帅哥登门邀请和精心的前期准备后,马文珠教授决定尝尝新媒体的新鲜。

  录制当天是南京最难熬的“桑拿天”,马文珠教授穿着白大褂,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演播室外提前等候着工作人员的到来。录制前,她对着文稿细细审阅,严肃而认真。朗诵起来思路清晰、铿锵有力。

  很快,这份品牌的声音,通过新媒体手段穿越了时空扩散,使医院品牌的力量,通过真实的、感人的“网红”,醇香溢满心田,让很多人被打动的热泪盈眶之余,口口相传的扩散传播开来。让很多人记住了医院的名字,记住了名字背后的价值。

  那个闷热的上午,当马文珠教授说出:“我是马文珠,我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的主任医生,今天,我向大家回顾讲述一下70年代初我国首例以超速起搏抢救心脏阿—斯综合征情况的经过”那句话时,一墙之隔的导播间里突然宁静了下来。

  那一瞬间,所有在场的人都突然意识到了医院品牌宣传工作的价值。这份价值随着马文珠教授严肃而认真的声音定格了文化、凝集了精神,寄托了希望。

  医院品牌宣传者所努力的,正是让匆匆岁月里,无数对生命的承诺和坚守不要随风而逝。

  纵使白驹过隙,大浪淘沙,

  医者的尊严和品牌的荣耀,

  一路繁花。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