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它分为两大类,能量型和非能量型,又被称为营养型或非营养型甜味剂,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与蔗糖或葡萄糖相比,糖醇引起的餐后血糖反应更低,同时可利用的能量也更低。因此,这类口感甜、能量低、对血糖没有明显影响的非糖物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指南推荐的甜味剂种类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中对甜味剂做如下推荐: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或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A);但并无肯定的代谢益处(C)。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5种非营养性甜味剂分别是: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纽甜、食用糖精和三氯蔗糖。此外,还有一种公认安全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可限量使用。FDA针对这些非营养性甜味剂制定了日容许摄入量,公众(包括糖尿病患者和孕妇)在低于日容许摄入量的情况下食用这些甜味剂是安全的。
糖醇类亦含能量,多食易腹泻
糖醇类并非完全不含能量,糖醇的平均能量约为2kcal/g,大约为蔗糖能量的一半。而木糖醇甜度基本和蔗糖相同,只是其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在肠道吸收慢,在血糖和细胞中代谢较快。糖醇类不宜过量食用每天服用不宜超过50g,否则容易引起腹泻。而阿斯巴甜和糖精等是不含能量的甜味剂,它们的甜度比蔗糖高很多,用量很少,不吸收入血,直接由肠道排泄。
没有证据表明摄入糖醇会降低血糖、能量摄入或体重。日常监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包括限制膳食中糖的摄入量,仍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仍无足够证据支持非营养性甜味剂可减少糖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人工甜味剂或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发表于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提示,经常食用非营养性甜味剂的个体长期体重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风险增加。
来自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研究人员MeghanB.Azad表示,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2型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最新证据表明,非营养性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甜菊糖)的大量摄入助长肥胖的流行。
研究人员为搞清楚“经常食用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否对心脏有长期不良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Azad和同事对多项评估非营养性甜味剂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及评估成年人和青少年甜味剂摄入的队列研究中的40000例个体数据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30项队列研究(n=405907)和7项随机对照研究(n=1003),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年和6个月。
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非营养性甜味剂摄入并不会显著影响体重指数(BMI)(平均差异,–0.37kg/m2;95%CI–1.1~0.36)。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非营养性甜味剂对其他评价指标(如体重和肥胖)产生的影响亦不一致性。
而队列研究表明,适度增加非营养性甜味剂摄入会导致BMI的增加(平均相关系数为0.05;95%CI,0.03-0.06)。此外,队列研究表明非营养性甜味剂摄入与体重和腰围增加及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增加相关。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小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非营养性甜味剂摄入对体重、BMI或腰围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但是长期随访的大型队列研究数据表明上述指标及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卒中和心血管事件与非营养性甜味剂摄入显著相关。
鉴于人工甜味剂的广泛使用以及目前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广泛流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人工甜味剂的长期风险和益处。
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
健客价: ¥19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
健客价: ¥25本品能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本品还具降血脂,抗疲劳、耐缺氧,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
健客价: ¥30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
健客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