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生解放,人才自由流动,医生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密集成立的大趋势下,私立医院如何抓住这一巨大发展机遇?
在7月1-2日由中国医生集团联盟(CMGA)指导,《看医界》传媒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联合主办,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360国际医疗网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实战训练营”上,泌尿外科专家、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黄翼然,以及肿瘤专家、副院长丁罡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医生集团的合作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训练营上,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打造的医生集团孵化基地迎来医生集团的扎堆入驻,首批已有9家进驻。
医生集团引领就医进入新模式
在丁罡看来,医生集团的涌现正在带来新型的就医模式。患者从认公立医院的品牌,到认医生个人品牌,以及医生集团品牌的转变。
在医生品牌崛起的时代,慕名而来的患者不再是通过公立医院找到专家,而是先找到名医及其医生集团团队,再到所执业的医疗机构去就医。机构会提供配套的医疗设施,专业的护士,麻醉医师,以及医疗责任险。
出于对自身品牌的爱惜,医生及其医生集团团队还将非常注重患者就医体验。不仅是技术,还有服务态度观念的革新,要给患者提供更有安全感,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增加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有家一样的温馨和归属感。
作为高年资名医,黄翼然院长还给青年医生建议,在医生多点执业大潮下,不要急于闯荡,要苦练内功,并详细总结了多点执业应该注意的系列风险。
私立医院平台化时代来了!
丁罡认为,医生走出体制、自由流动,带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大势所趋。在国家放开医生区域注册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医生将选择多点、自由执业,这对于私立医院来说,是一个获得优秀医疗人才的巨大机遇。
那么私立医院如何利用好这一巨大机会呢?丁罡表示,在政策鼓励、有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医生集团与私立医院的合作正在迎来历史性新机遇。
据介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就选择了一种比较开放的理念,与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型医疗机构和医生集团孵化器。
据介绍,医生集团创业团队可以在位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医生集团孵化基地获得环境好、价格合理和资源充足的办公场所,自由执业的医生可以在优质平台上执业,为不同群体的患者提供可选择的医疗服务。
首批9家医生集团扎堆入驻!
7月1日晚,在中国医生集团创新之夜沙龙上,第一届训练营三位学员来到沙龙现场与医生集团孵化基地举行签约仪式,第二届训练营近200位学员和3家医生集团发起人一起,见证了SIMC医生集团创业基地的签约仪式。
而第二天的参观结束后,首批签约入驻SIMC医生集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医生集团更是达到了9家,包括万博脑科医生集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博远医生集团等医生集团和团队,分别来自北京、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多个省市。
丁罡表示,“当一大批医生集团入驻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生集团孵化基地,必然将产生巨大的资源聚集效应,极大地方便交流合作,萌发出更多的创新智慧和成果,这是符合当今社会共享经济大趋势的!那将会引来多少投资人的光顾!引进的投资规模也将是比较可观的。”
并表示:“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中国优质医疗服务创新的孵化土壤,我们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欢迎更多的有优秀医疗服务理念和技术的医生集团作为种子在我们的创新环境下播种、成长、成熟和腾飞。”
来自博远医生集团的签约代表王英伟向《看医界》表示:“签约国际医学中心医生集团创业基地,我们是乘上了一艘大船,打开了整个上海医疗的出口,解决本地专家互相协调协助的资源。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坐落在上海医谷,国内只有这样一个医谷。作为未来可能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医联体,还是其他合作模式,跟着国际医学中心走肯定没有错。”
来自万博脑科医生集团的签约代表唐修明医生也向《看医界》表示:“在中国,从来不缺一流的医院,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然而,最缺的是一流的idea,一流的观念与梦想。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孵化基地就是产生、诠释和实现这个梦想的摇篮。所以我毫不犹豫、充满信心地签约。未来,我们将依托这个孵化基地,着力打造具有中国国家水平的人才平台、技术平台,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