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缅怀翁渝国教授

缅怀翁渝国教授

2017-07-07 来源:医师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人将外科医生归类为三种人:一种是创造手术的;一种是学习手术的;还有一种是学也学不会手术的。国内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看过翁渝国教授的手术后说:翁渝国就是那种能够创造手术的人。

  人的第六感觉有时候很准,但我不希望这是真的!

  今天大一早,在朋友圈获知“德国汉堡大学终身教授、德国心脏中心副院长翁渝国教授在上海病逝”。各界缅怀!

  就在前几天,我给翁教授发了两封审稿邮件,均被退回,当时脑子里就有一种不祥的预兆,“难道翁教授……不会,吉人自有天相!”没想到今天……

  对于翁教授的这次采访源于《医师报》在2016年启动的“不忘初心——纪念阜外成立60周年”的纪念书籍,上下两册书籍中包括了阜外医院的奠基元老、中坚力量,以及在阜外这个平台上成长,之后奔赴全国各地的心血管大家,无疑翁渝国教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上册已于2016年8月出版,今年8月将出版下册。

  作为郭家强、朱晓东教授的研究生,翁渝国经过自己的奋斗,在德国被誉为心外科的“金手指”,业界都惊叹他的手术速度和精细准确程度。东方式的细腻加上西方式的胆识,也不足以概括他的成功之道。

  其实,在去年采访的时候,翁教授在德国,那时候我已经知悉他的病情,但电话采访中,并未感受到他一丝一毫的沮丧与悲观。言谈中除了对于老一辈的感谢,就是对于培养国内新一辈心外科医生的想法。他陆续邀请了近千名全国的心血管医生到德国心脏中心进修,这对于提高我国各地的心外科技术,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爱国——翁教授植根在骨子里!

  在写给翁渝国的邮件中,我说,“总听闻您一切尚好,还知道您还常来国内讲学。等书籍在8月份发表后,等您来京时,我把书籍给您送过去”。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愿望,这辈子都不能实现了。

  但我想,翁教授定会在天堂捧起这本书厚重的书——“不忘初心”。

  ”

  德国汉堡大学终身教授、德国心脏中心副院长翁渝国教授

  翁渝国:东方式的细腻加上西方式的胆量造就金手指

  作为郭加强和朱晓东的研究生,翁渝国感叹,自己的老师以及阜外医院的同仁们在建院初期,没有任何帮助,没有任何消息来源的情况下,靠着中国人的智慧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创造了多项医学奇迹,缩短了与当时世界的差距。

  翁渝国在德国被誉为外科“金手指”,其实也何尝不是这样。与他同台过的中国医生都惊叹于他手术的速度和精细准确程度。他主刀,助手常常跟不上。东方式的细腻加上西方式的胆量,也还不足以概括他的成功之道。

  坎坷求学

  翁渝国祖籍浙江宁波,战争期间父辈逃难到重庆。1946年9月,翁渝国出生在山城重庆。

  翁渝国的父亲是手艺人,靠技术养活一家人。解放后,四岁的翁渝国随一家人移居上海,在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光。

  1964年,翁渝国考入协和医学院医疗系。1970年,大学刚毕业的翁渝国到阜外医院进行了短期的专科培训学习。

  那时翁渝国就非常注意外科医生基本功的训练,不管时局如何动荡,他基本不参加政治活动,埋头刻苦学习。协和规定,实习学生不可以进入手术室。他却找到所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到手术室里去做一些外科医生的基本工作。

  毕业后,翁渝国被分配到陕西西安省立医院,翁渝国在这里做了6年的普外科住院医生,又做了3年的心脑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在此期间翁渝国还做过一年赤脚医生,每天能赤脚步行10到20公里行医。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翁渝国拆门板做成手术台,给乡亲们手术。

  1981年,翁渝国在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获得硕士学位(左起,朱晓东、刘晓程、郭家强、吴清玉、翁渝国、薛淦兴)

  1978年,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后,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制度。1979年,郭加强、朱晓东首次联合招收研究生,翁渝国考取了两人的研究生,得以再次回到协和医学院及阜外医院学习。两位老师为他定的研究课题是心脏瓣膜病,从此开启了他心血管外科专业。朱晓东形容与翁渝国是忘年之交,认为他“朝气蓬勃,踏实苦干的精神十分突出”。翁渝国的师弟,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与翁渝国一个宿舍,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埋头苦学,没时间注重生活细节,“睡的被子没有里、面,盖着棉花套也毫不在意”。1981年,翁渝国提前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取得了研究生学位。

  翁渝国说,严格来讲,自己是在中国完成的医学教育。阜外医院的严格培训,老师毫无保留的技术传承让他锻造了扎实的手术基本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专科医生;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让他极具创新精神,让他有自信将自己的手术特点定位在“别人能做的我要做,别人不能做的、新的、难的手术我也要做。有些甚至是根本治不了的,我也要尝试去做。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倾囊而授

  1966年,阜外医院体外循环手术不多。之后文革开始,各项科研、临床工作停滞,体外循环手术再无开展。

  1971年,侯幼临突然离世。郭加强临主持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他不畏艰难,重新建立了体外循环常规、心血管外科手术常规,创立了国内第一个正规的心脏外科术后ICU,奠定了心血管外科基础。

  1982年在德国柏林翁渝国夫妇与郭加强院士合影

  1979年翁渝国考入阜外医院时,心内直视手术还没有心肌停跳液,全靠体外循环降温,手术时心包内持续用冰水灌浇,费事、费时,并且不可靠。郭加强首先引进和提倡用心肌保护液(St.Thomas液),手术时为了保护左心致命的膨胀,建议用左心引流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终末期心衰患者早期使用机械辅助装置。1979年,在郭加强的坚持下,阜外医院引进了我国第一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翁渝国说,郭加强在心外科领域许多的手术细节上的经验深深影响了自己,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心外科的持续发展。郭加强立下的手术规矩、手术技术和制度等至今仍在临床应用,对我国心血管外科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翁渝国今后的心外科手术方面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他被津津乐道的出神入化的手术技术,都源于这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

  求学期间和朱晓东院士合影

  翁渝国的另一位恩师是朱晓东。他从英国留学回来时,我国还没有人工心脏生物瓣膜。朱晓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牛心包生物瓣实验室。经过动物实验,临床使用,长期随访,生产了我国有自主产权的人工心脏瓣膜,造福了无数心脏瓣膜病人。

  翁渝国非常尊重并感恩自己的两位老师,他认为两位老师在心脏外科技术上精益求精,并孜孜不倦指导年轻医生和学生,阜外医院成为全国心血管专科医生培训之地,得益于两位老师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技术倾囊而授,对我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著书立说给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时参考,极具指导意义,朱晓东所著《心脏外科基础图解》被翁渝国当成工作手册,带到国外,让他终身受益,他说自己的很多著作都是参考两位老师的书。

  翁渝国在阜外医院的研究课题和工作方向主要是二尖瓣病变,阜外医院的大量病理标本也让他在感性上对二尖瓣病变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他今后的心脏外科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与时共进

  在阜外医院的三年研究生时光,是翁渝国科研的启蒙和技术上的飞跃。他将自己感受到的阜外医院精神归结为四点:团队协作、与时共进、精益求精、无私传授。

  医学是须要协作的科学,翁渝国说这点对心脏外科尤为重要。心脏手术不是一个外科医生能够完成的,复杂的血管疾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影像科室的配合,如心电图、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现在的CT检查,用来指导手术方法,判断手术的效果。手术时需要麻醉,体外循环灌注师,手术后监护等的协助,各个环节缺一不行。阜外医院外科有今天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医院的团队精神不可分割。

  阜外医院的60年也是心脏外科不断发展的60年,从当初第一例动脉导管结扎手术到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搭桥又从体外循环到不停跳搭桥,主动脉外科从复杂的主动脉切开到主动脉内支架植入。

  翁渝国认为,如果说60年前阜外医院的心脏外科和世界心脏外科几乎同时起步,今天的阜外医院的心脏外科已经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翁渝国特意用了“与时共进”的说法,阜外医院的成绩得益于创院的老一辈专家们将创新作为医院的精神之一,也得益于广开大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心血管外科人才,带动全国共同进步。

  翁渝国始终关注着阜外医院的发展,他认为对技术精益求精始终是阜外医院一贯的追求。

  翁渝国说,常规的开胸心内手术技术现在已经很熟练、安全,但近年来微创手术的发展使得心脏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阜外医院紧跟时代甚至引领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和推进手术发展。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衰病人的唯一治疗手段,由于供体短缺,无数这类病人在等不到供体就面对死亡,阜外医院在世界临床使用人工心脏的同时也开展了这项技术,使得终末期心衰患者利用人工心脏可以等待合适的供体。人工心脏都要进口且昂贵,阜外医院因此开发了有自主产权的同类产品。在外科发展的同时,阜外医院的心外科和心内科一起进行了介入和杂交手术,使得心血管疾病治疗更个性化,合理和安全。

  “从我到阜外医院的第一天起,我就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医护人员。”翁渝国说,一直到今天阜外医院为全国培养了无数的心血管专业人员。阜外医院的几代宗师传授给他们的不仅是精湛的医疗技术,而更多的是医道和医德,这些到过阜外医院进修的医护人员都成为整个医疗行业中的佼佼者。

  扬名海外

  1981年,35岁的翁渝国从阜外医院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受当时西德慕尼黑的德国心脏中心院长Sebening教授邀请,到慕尼黑Maximilian-Ludwig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课题是当时新型的人工机械心脏瓣膜Bj?rk-shiley的临床研究。

  翁渝国与其学者创建德国柏林心脏中心

  并任副院长

  因为是临床研究,所以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翁渝国每天的工作就是参加各种手术。1981年,西德的心脏外科也刚起步不久,全西德的心脏外科手术仅10000例左右。初到德国,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每天手术后,翁渝国还要参加德语的课程。刚开始,翁渝国做第二助,一年后就成为第一助手。三年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95年10月18日柏林报纸报道德国心脏中心使用人工心脏救活病人创造世界纪录

  毕业后,经Sebening教授推荐,1985-1986年,翁渝国到巴伐利亚州的Augusburg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工作,并开始独立手术。1986年,柏林拟建世界级水准的心脏中心,1987年,德国著名医生Hezter教授的邀请翁渝国作为开创者同赴柏林工作,3个月后翁渝国从主治医师开始主管了全院的心脏外科临床工作,担任德国心脏中心(柏林)副院长,也是当时中心唯一的亚洲人。在这里,翁渝国完成了无数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创造了许多医疗奇迹,保持着至今无人能破的手术记录。

  1981年来德初,他在慕尼黑大学做临床博士。限于德国外国人法的制约,他工作期限满后就得离开。可那时,他的业绩已经被同事们认可。就在他准备离开医院时,同事们罢工了。同事们说,如果翁走了,我们就不干了。

  从1981年在慕尼黑的德国心脏中心开始,翁渝国在冠状动脉、心脏瓣膜、复杂先心病和主动脉外科上得到了培训。1987年后又继续在心脏、肺和心肺移植、人工心脏上积累了临床经验。每天按2例手术计算,每年估计至少要进行500例以上的手术。

  30多年来,翁渝国完成了不少于10000例手术。保守估计心脏移植800例,肺移植350例,心肺移植90例,人工心脏1000例,各种复杂的先心病如大动脉转位的switch手术350例,还有左心功能发育不全的Norwood手术将近50例。翁渝国曾第一次在世界上成功采用心脏辅助装置治疗中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是世界上独立完成心脏移植和使用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最多的心脏外科专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使用小儿心脏辅助装置的医生。

  1998年,欧洲第一台机器人在德国心脏中心启用(中为Hetzer院长)

  万例心内直视手术,这个数字是很多大医院历史上所有心外医生手术总和都达不到的。与他同台过的中国医生都惊叹于他手术的速度和精细准确程度。他主刀,助手常常跟不上。东方式的细腻加上西方式的胆量,也还不足以概括他的成功之道。有助手评价翁渝国的手术:“漂亮,到底是做过一万例的。”

  1997年底,当时德国的《世界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这位中国心胸外科医生在德国创下的几项世界第一。德国权威媒体中难觅关于中国或中国人的正面形象。调查报告《中国人在柏林》把他和李鸿章,孙中山,康有为,周恩来等一并列入。

  翁渝国曾救治过一个才21岁的德国姑娘。先后已经做过两次手术,但术后患者心衰仍很厉害,当地医院束手无策,就转给翁渝国做手术,手术用了8个小时,3天后她就出院了,1个月后就基本恢复了健康,现在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患者见到翁渝国,就抱着他流眼泪,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活着的人不知道,只有这样的患者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举重若轻

  曾有见过翁渝国的记者这样描述他:眼神专注而明亮,散发着让人不自觉就能安心的强大气场,一双手格外突出,“精巧干练,属于当外科医生最好不过的那一类”。一些极为复杂的大手术,在翁渝国手中举重若轻。

  翁渝国的手术模式通常被德国人认为是绝对标准。翁渝国的一个中国学生曾经跟一个德国人上手术,觉得德国人做得不太对就指出来。德国人回答:翁就是这样做的。殊不知翁渝国的手术操作已经到了没有一定之规的境界。手术的成功和手术的效果让翁渝国的名气越来越大,经常有特殊的人物,如世界冠军、著名演员、政府要人,以及有钱人,点名要翁渝国为他们做手术。

  这些年翁渝国一直关注国际最前沿的科技进展,然后通过实践有分析有选择地尝试。他说,大学只是教给你基本的医学知识。至于将来你干外科还是内科要靠你自己不断的努力。仅仅读书是不够的,但也不要片面理解外科医生就是实践。基本上要经常浏览世界上先进的医学杂志。比如外科医生就要浏览外科杂志,不一定篇篇都看,要有选择地看。要涉猎得多一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对外科医生来说很要紧的是要多出去看看。中国医生缺少这样的机会。每年要出去开会。争取参加每年世界各地一些大的心脏会议和综合会议。闭户不出,只在一家医院里或只在一所大学里面,容易“近亲繁殖”。中国医生不是要出去一年两年或者是几个月,而是要经常短时间地出去走访。

  阜外医院对人才培养和老师们的无私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多年来,翁渝国邀请了800多位来自全国各省(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心血管专业人员到德国心脏中心进修,最长的进修时间达10年,共计培养了20位医学博士,这些医护人员现在不同的岗位起着骨干作用。

  德国心脏中心和全国(含台湾)各省的医院建立协作联系。翁渝国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将技术倾囊相授,不隐藏、不保守。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是受邀者之一,看到翁渝国的手术才知道“原来手术可以这么做”,许多复杂心脏病手术方案都是出自翁渝国之手,化繁为简的手术方案,手术中精准的判断,无数次“化腐朽为神奇,挽救了被阎王判了死亡的生命。”

  1995年,在柏林报纸上,翁渝国被誉为“长着一双金手的外科医生”

  1999年8月,他在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讲学时了解到,该院为福鼎市点头镇的一对45天的胸腹联体婴儿施行了分体手术。术前,联体婴儿只有一个肝脏,一个心包,心脏紧贴,胸膜紧贴,胸骨、肋骨和隔肌连在一起。分体术后,其中一个婴儿鼎鼎需手术矫正。这婴儿的气管切开不能拔除,胸腔狭小,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脏严重畸形。翁渝国主动提出接患儿到德国,并为他免费施行了5个小时的心脏修补手术。他半夜随救护车到机场接婴儿及其母亲和医生,为他们从吃到住都安排妥当。这事一时被德中双方的媒体广为报道。

  有人将外科医生归类为三种人:一种是创造手术的;一种是学习手术的;还有一种是学也学不会手术的。国内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看过翁渝国教授的手术后说:翁渝国就是那种能够创造手术的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