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他们说,这件事重要性堪比迟了三十年的医保支付改革

他们说,这件事重要性堪比迟了三十年的医保支付改革

2017-07-05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药品短缺虽是全球性难题,但我国目前的药品短缺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缺医少药”的普遍性短缺,而是因少数临床必需药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供应保障政策不够细化、相关环节衔接不够顺畅,导致部分药品临床供应紧张甚至短缺,以至影响患者用药、群众健康的“不普遍性”短缺。

  6月28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除《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重磅文件出台,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6项分类应对措施,全链条发力推动建立健全短缺药治理长效机制,推动“一药难求”逐步缓解。相关人士评论,双管齐下,终于看到了些许医改的春天。

  但为何说它堪比医保支付改革?下面小编为您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短缺药一度成“短命药”

  药品短缺虽是全球性难题,但我国目前的药品短缺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缺医少药”的普遍性短缺,而是因少数临床必需药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供应保障政策不够细化、相关环节衔接不够顺畅,导致部分药品临床供应紧张甚至短缺,以至影响患者用药、群众健康的“不普遍性”短缺。

  “按道理药品不应该出现短缺的情况,实际上也没有出现大面积药品短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部分地方出现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生产性、政策性、机制性以及投机和垄断因素四个方面。

  此外,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出现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等。“而且,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就控制供应,串通一气把价格抬高,出现人为短缺现象。”曾益新表示。

  短缺药因价格过低出现“招标死”、“中标死”的情况近年来同样成为不少医药企业不可承受之痛。虽然药品招标价格低并非坏事,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有时价格压得低,企业即使中标,长远来看生产多盈利不多,难以持续。

  像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童本定一样遭遇不可替代的药品短缺,只能通过更换治疗方案使用部分更高价格药品代替的情况时常见诸报端。在这背后,生产厂家也满怀“委屈”:“随着人工等成本逐年提高,原来一支不到2元的售价‘卖一支亏一支’,开工实在困难。”

  三方尴尬僵持之余《意见》赫然出台

  这样的尴尬情况下,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无疑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不过,即便如此,业界仍对于政府是否有必要干预市场存在疑问。对此,曾益新认为,虽然理论上药品短缺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调节保障药品供应。但是市场机制这只手对于某些因素并不具有完全的干预能力,这个时候政府部门还得出手。

  《意见》亮点

  《意见》中对政府的定位是一种新的机制,既不是裁判员更不是运动员,有点像协调员。既不是政府指定一个价格,也不是完全的市场机制,是政府当协调员,把企业、采购方、医院、专家请到一起,在保证供应稳定的前提下,商量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询价采购等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虽然给药企减轻了压力,但药价上涨会给医保带来不小的支付负担。对此,《意见》给出了一条解决途径,即我国将根据临床实际需求,筛选短缺药品储备品种(含原料药),合理确定储备数量,安排收储资金,保障药品储备及时到位、高效调剂调用。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中央医药储备以用量不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地方医药储备以用量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

  同时,未来还将根据《意见》提出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建设全国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实行短缺药品监测信息每月零报告制度,联通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重点环节,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逐步实现短缺药品信息监测全覆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