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益新说,药品短缺因素比较复杂
第一是生产性因素,现在出现的药品短缺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的,比如说有一些生产性的因素可能会引起药品短缺。就像鱼精蛋白,这是一个心脏手术要用的必备药品,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
第二是政策性因素,比如有时候各个地方在药品集中采购时有一个良好愿望,希望价廉物美,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尽量少一些负担,但有时候价格压得太低,企业虽然中标了,但从长远看,企业生产多但是盈利不多,难以持续。
第三是机制性因素,比如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
第四是投机和垄断因素,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而控制供应,出现人为短缺现象。他表示,对于这样一些情况,理论上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调节保障药品供应,但是市场机制对于某些因素并不具有完全的干预能力。这时候政府出面协调,搭建一个平台,供需双方医疗机构和企业经过磋商,形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政府在这里起到“搭平台促对接”的协调作用。
针对药品短缺现象,国家卫计委28号透露,目前已梳理出130种临床短缺药品清单。此外,在当天介绍《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时,国家卫计委表示,将从定点生产、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等六大措施出发,并配合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
近年来,药品短缺不是个别现象。由于临床常用药品和必需药短缺而导致耽误患者治疗,甚至抢救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家卫计委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旨在解决低药价、救命药等供应问题。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意见》明确了3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他说,“目前在每个省份都布局了不少于15个的监测哨点,依托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省级药品集中招采平台,还有通过行业协会定期收集和报告药品短缺情况,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到全国省、地、市、县,包括乡镇卫生院药品的短缺情况。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形成覆盖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完整的监测哨点和报告网络,及时掌握全国的情况,一旦出现药品短缺情况马上启动应对机制。”
曾益新透露,文件起草过程中,卫计委已经同步开展短缺药品监测分析工作,目前已梳理出130种左右的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而针对清单,《意见》明确了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加强供需对接、完善短缺药品储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罕见病用药政策等6项应对措施。近段时间,卫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已解决近50种清单内药品短缺问题。
药品短缺,有受季节性原因影响的生产性因素,也有投机垄断等因素。曾益新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主要通过制度调整,保障药品正常生产和供应。他指出,政府期间更应该起到协调员的作用。“既不是政府指定一个价格,也不是完全的市场机制,是政府当协调员,把企业、采购方、医院、专家请到一起,在保证供应稳定的前提下,商量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政府出面协调,搭建一个平台,供需双方医疗机构和企业各自讲他们的困难,通过磋商,形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此外,针对儿童药品短缺问题,曾益新回应,卫计委等部门已出台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两批研发清单。今年,新药研制国家重大专项中,儿童药品研发和审批将是重点任务,而儿童药短缺现象也有望得到解决。“在新药研制的国家重大专项当中,已经把儿童药品的研发和加审批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布局,财政部也给予大力支持,专门设立了重大专项的课题,研发和加快审批适合中国儿童使用的儿童药品。估计再过几年儿童药短缺现象会得到有效解决,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