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会议 > 健康界峰会 | 高峰对话:从国内外医疗面临的诸多挑战说起

健康界峰会 | 高峰对话:从国内外医疗面临的诸多挑战说起

2017-06-19 来源:健康界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医改,乃至全球医疗都面临哪些挑战?一场医疗行业的巅峰对话就此展开……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6月16日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健康界传媒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的2017健康界峰会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10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之21世纪医院院长论坛隆重开幕。

  一场以“全球医疗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医改所面临的挑战”和“中国医院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为主题,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围绕若干关键词展开的高峰对话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的主持下拉开论坛序幕。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吴文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和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全球健康服务业务部总裁兼CEOCathyEaster参与了这场精彩的对话。

  TA们探讨了这些关键词

  第一个发表观点的是CathyEaster。关于“费用上升”,CathyEaster认为,对于医院来说,控制质量与成本至关重要,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如何去平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控制成本,是中国乃至全球医疗普遍面临的挑战。

  紧接着,一场关于“患者期望”的小范围讨论,在吴文铭、刘远立与CathyEaster之间开展。

  吴文铭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医疗行业,都把患者满意度列为衡量医院、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其说患者的期望值在提高,不如说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达不到患者的满意度标准。

  “从绝对意义上讲,做到让患者百分之百的满意很难。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讲,要达到一百分都是非常困难的,但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吴文铭补充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理念、建立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对此,刘远立与吴文铭的观点不尽相同。“对于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我完全赞同,但是我认为过度地迁就患者,并不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刘远立以美国的一项关于患者满意度与医生绩效挂钩的研究为例,给出“患者满意度越高的医生,患者的健康改善结果越差”的论点。

  小讨论在CathyEaster的发言中结束。CathyEaster认为,医疗质量与患者体验密不可分,医院要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将患者体验优先于所有治疗。“但是,当我们着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衡量指标的制定非常艰难,很多内容难以量化,我们正在探索之中。”CathyEaster坦言。

  与患者体验相比,来自温州的李校堃更加关心医疗产业与科技创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医疗方面却进展缓慢,大都还在用国外设备和药物。”李校堃透露,温州医科大学正在探索把医院发展成为教学平台、医疗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路径。

  随着中国医改的纵深推进,改革逐渐碰触到了公立医院的“奶酪”。对此,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体量三甲医院的掌门人,李为民选择直面医疗费用的增加与医疗效率的降低,给医院运营带来的诸多挑战。

  李为民坦言,药品零加成、支付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保障体系改革等,都给公立医院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加强精细化管理、医院内部建设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李为民为公立医院良性运营开出的药方

  “2030年北京市人口的30%将超过60岁,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的15%已经超过60岁,每天都有500位市民跨过60岁的门槛。”作为来自政府的代表,方来英更加关心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60岁不仅仅是年龄问题,一个人的社会形态、社会思维模式、消费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因为老龄而发生变化,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全新课题。”

  方来英认为,医改是一个系统化的医疗问题,要从出生到终老对人口健康进行医疗系统的全覆盖,从大系统考虑、从整体到局部,建立无缝隙的医疗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结构带来的挑战。

  “回归也是一种思想解放。大家都在谈创新的时候,我认为医疗行业多年的积累、走过的路,很多都是对的,不应该抛弃。谈回归不意味着保守。”关注医学教育的刘玉村呼吁,“中国的医学教育应该回归精英教育”。

  刘玉村强调,医改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医生。一个有素养的医生应该具备“心灵”“手巧”与“友善”等特质,这就必须经过精英阶段的教育和长时间的培训才可能实现。

  作为来自中国医改最顶层设计的官方代表,张宗久强调,中国用少量的经济投入得到了较高的医疗服务产出,提高了整体的健康产出比,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关于人才培养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张宗久认为,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用一系列的制度来补充人才所缺乏的能力,更好地提高效率。

  2030医改愿景

  本次对话在每位嘉宾发表其对2030年中国医改的愿景中圆满结束:

  李校堃:我国医疗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医疗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李为民:在所有医疗工作者的技术、观念、体系不断创新的前提下,2030年中国健康规划一定可以实现。

  吴文铭: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能享有同样公平的医疗服务,即医疗的公平性是健康中国的核心理念,也是我的愿景。

  方来英:实现了医疗服务便宜、医疗保险可控、政府能承受经济负担、医生保有积极性,是医改的目标,为此,医疗卫生机构也要抓一下供给侧结构改革。

  张宗久:到2030年要实现《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卫生服务系统,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刘玉村:共和国所有医院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场景,里面的出场人物都是温文尔雅的医生和彬彬有礼的病人,是我的期盼。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