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疾病资讯 > 关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做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关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做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2017-06-17 来源:医师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核心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AS)。美国、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抗血小板药、他汀类、降压药为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但有专家对三种药物评估后发现,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非常有限。

  靶向治疗AS:脑梗死二级预防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刘建荣教授的研究发现,65%的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稳定逆转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众所周知,他汀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但不是全部。2014年IMPROVE-IT研究证实,他汀类基础上加用非他汀类药物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管事件。

  研究显示,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卒中复发率及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ATS方案: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金三角方案”

  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后仍会出现残余心血管事件,或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后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因此需将AS管理从治疗危险因素转变为全面管理血管,从而阻止或逆转斑块进展。

  通心络通过搜风解痉、剔除络瘀、舒畅络气等作用,起到血液、血管和脑组织保护作用,体现了全面血管管理的新策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丁素菊教授的研究表明,在血液保护作用方面,通心络具有确切的调脂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减少阿司匹林抵抗;在血管保护作用方面,通心络可有效抑制AS斑块进展。

  在他汀类+阿司匹林联合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即ATS方案,为血管全程保护的“金三角”方案,有望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获得更大收益。通心络协同他汀类治疗有助稳定易损斑块、保护缺血区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通心络协同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减少阿司匹林抵抗,并提高脑组织的缺血耐受性。

  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或减缓VCI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显性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VCI目前还没有全球统一的诊断标准,其早期诊断分为3个步骤:确定VCI、评估严重程度、确定病因分类。

  VCI的一级预防是通过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则针对已出现卒中或VCI的患者,进行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VCI的发生或减缓VCI进展。VCI的治疗分为改善认知的药物治疗和VCI精神行为症状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罗本燕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通心络能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并非通过改善海马区血流量实现,而可能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有关。

  阿尔兹海默病的微血管保护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屈秋民教授围绕“阿尔茨海默病(AD)的血管机制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展开了深入报告。他指出,血管因素是AD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AD患者脑血流代谢减低,而脑血管调节障碍先于脑功能减退。基础研究显示,血管因素可影响Aβ代谢、转运,促进Aβ沉积。

  屈秋民课题组围绕“通心络对高血压AD模型的保护作用”开展研究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内有Aβ沉积;通心络可抑制β分泌酶及RAGE表达,减少高血压大鼠脑内Aβ沉积,减少Aβ1-42的表达,延缓认知功能衰退。田金洲教授结合其团队研究介绍,一个全程序贯治疗方案较单靶点药物更符合Aβ所致AD发生、发展、终末规律,中药复方制剂不仅具有Aβ级联多靶点“调节平衡”作用,还具有“血管靶向”治疗作用,增加了临床治疗效果的可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