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应更多地向一线或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方面倾斜,特别是医生较短缺的儿科、急救、麻醉、病理、产科等医务人员的收入。
前几天,一篇题为《齐鲁医院人均工资25.25万?千佛山医院人均38.4万元更是高出新境界》的媒体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后经相关单位核实,最后发现报道内容严重失实。一段时间以来,医务人员待遇等话题屡屡成为舆论热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关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待遇的报道有很多,类似待遇过高的报道却少之又少,大多报道还是集中在反映医务人员收入与其技术价值不匹配的方面。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三甲公立医院中,“停车费高于挂号费,护工收入高于护士收入”已成常态,一次停车费往往十几元、几十元,而医生看一次病的挂号费仅仅几元、十几元。一些临时护工护理一个病人一天的收入不下百元,而一个护士一天的工作收入也大体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一些医务人员安心诊疗,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收入与其技术能力不匹配,客观上导致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技术提升、不安心技术服务、不关心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有人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获取“灰色收入”上,使医生在公众眼中的职业形象变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院一直执行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现行工资制度中较少考虑医生技术价值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改变医务人员的薪酬机制,增加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收入,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有位医生说,中国大多数医生是在超负荷工作、是在拿着远远低于其付出的低薪酬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医生不能从自己付出的技术劳动中获得应得的、能够维持其有尊严生活的合理合法收入。如果把这个问题的根源改变了又如何呢?医生有了体面的收入,足以配得上他多年的刻苦钻研,配得上无休止的劳累,配得上他疾病与诉讼的多重风险,他还会为了一点回扣和红包冒风险吗?当然,这同时需要制度安排上的严格规范,如果为了一点小利就会轻易丢掉金饭碗的话,相信不会有那么多人去犯傻。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医生的待遇极低时,光脚的医生要么选择冒险去赚违心钱,要么放弃这个职业。但是当光脚的医生穿上鞋以后,冒险者自然凤毛麟角。
医务人员实现薪酬的合理增长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只有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大前提下,才会更容易被公众认可和接受。个人认为,在涨薪这个事上,“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应更多地向一线或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方面倾斜,特别是医生较短缺的儿科、急救、麻醉、病理、产科等的医务人员的收入。归根到底,医院的问题核心还是在医生。如果医生的技术价值与其付出相匹配,就能够促使其心无旁骛地为患者看病,患者能得到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医院及医生的社会形象也会得到改善,医患双方将会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