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脾虚理论与多学科疾病

脾虚理论与多学科疾病

2017-05-27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西医对脾胃的认识有本质区别,西医中的“脾脏”为有形的器官,而在中医体系中,脾是有形系统与无形系统的结合,狭义上局限在消化道,广义上则类似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不仅是消化系统功能,其功能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其调控密切相关。

  4月22日,中国医师协会《脾虚理论及其相关疾病的学术研讨及继续教育》项目全国专家启动会在福建召开,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企业实施方组织了此次会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主持会议,多位专家就脾虚理论在妇科、消化、肿瘤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现撷取部分会议亮点以飨读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

  中医“脾胃”与NEI网络的关系

  中西医对脾胃的认识有本质区别,西医中的“脾脏”为有形的器官,而在中医体系中,脾是有形系统与无形系统的结合,狭义上局限在消化道,广义上则类似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不仅是消化系统功能,其功能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其调控密切相关。

  中医的脾胃与脑肠轴关系密切,后者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NEI网络是生物体内存在的精密、完整、复杂的调节网络,人体作为整体,各系统虽有独特生理功能,但皆受NEI系统支配。这与中医的整体观高度契合。

  NEI网络功能失调会导致相关病症,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应激能力低下等,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包括胃窦黏膜、十二指肠及下丘脑组织中胃泌素含量下降,生长抑素含量增高,雌激素、孕激素异常等,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等。脾虚会造成如下影响:癫痫、眩晕、失眠等精神神志异常症状;脾虚冲任失养,统血失司,会导致月经不调、带下等疾病;脾功能正常,卫气充盛,人体不易受外邪侵扰,若脾胃功能异常,则外邪易乘虚而入,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可见,脾胃虚弱导致的病症与NEI网络密切相关。

  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教授: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腹泻大鼠的研究

  补中益气颗粒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等。

  腹泻在中医学属于“泄泻”范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病症。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而脾虚是其最主要的病因。中医将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对于腹泻的治疗有一定优势。

  既往临床研究显示,补中益气颗粒对脾虚腹泻患者的腹泻症状以及中医症候积分有明显改善。

  张声生教授等通过不同动物模型,从调节肠道分泌和动力角度,探讨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其作用靶点和信号转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补中益气颗粒可改善不同造模方法所致的腹泻症状,对小肠和结肠均有作用,可以抑制肠道动力、减少肠道分泌。通过影响NO-cGMP信号通路,调节钙离子内流和内质网钙离子的释放,可能是补中益气颗粒抑制肠道动力的机制之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凤云教授:

  脾虚理论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脾主运化”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

  现代研究显示,脾虚与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有关,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下降,导致食欲减退、腹胀、大便溏泻;脾虚与能量代谢有关,可见神疲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有关,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睡眠差,消化不良/易感冒等。

  功能性胃肠病(FGID)是临床常见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脾失健运是FGID发病最根本的原因。以中医“脾主运化”理论为指导的中药复方疗法在解决胃肠症状重叠的治疗问题上体现出良好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FGID中所占比例最高(43%),主要发病机制为胃动力障碍,平滑肌收缩机制与钙调蛋白(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MLC)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健脾中药方剂有促胃动力作用。中药复方治疗整体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王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对“从脾论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健脾治疗显著降低PDS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且患者近端胃和远端胃液体食物排空率升高,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中的焦虑和抑郁降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等维度积分升高。机制方面,有研究显示,健脾理气方药可上调脾虚FD大鼠胃体CaM和mRNA表达、MLCK蛋白和mRNA表达以及MLC蛋白与mRNA表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黄欲晓教授:

  脾胃学说在妇科的应用

  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在女性生殖活动中起主要调节作用。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女子经孕产乳均需气血充养,这与西医HPO轴可调节女性发育、月经、哺乳、生殖等生理功能相似,所以“妇人病当重调理脾胃”。有研究显示,脾虚证伴有HPO轴调节障碍。脾胃虚弱可导致多种妇产科疾病。

  补中益气方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脾虚型月经过多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3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炔诺酮(90.9%对78.6%,P<0.05)。另一项研究纳入剖宫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女性,连续服用补中益气颗粒6天后,其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显著提高,总有效率达100%。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有研究显示,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90.9%对65.0%,P<0.05)。另有研究显示,对于自然分娩尿失禁的患者,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盆底功能训练。对于Ⅰ度子宫脱垂患者,补中益气汤联合支持疗法的总有效率达93.3%,显著优于单纯支持疗法(P<0.05)。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吴煜教授:

  脾胃学说在肿瘤科的应用

  临床中多种肿瘤在发病初期即可出现脾胃虚弱表现,在发展过程中则更多以脾胃虚弱为主证或兼证。晚期肿瘤患者常见乏力、纳呆、恶心、呕吐、腹胀、泄泻、便秘等脾胃升降失常所致临床症状。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及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后,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

  “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病的本质,正虚的根本又是脾胃虚弱。

  中医药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正培本是中医治疗肿瘤最常用方法。扶正的要点之一就是首先照顾脾胃。

  《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推荐使用补中益气方治疗肿瘤。补中益气方在肿瘤领域适用于两类人群:正气亏损型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及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后正气不足者。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补中益气颗粒用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效果理想,白细胞减少量少于对照组。另有研究证实,对恶性肿瘤患者,补中益气颗粒配合化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另一项关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中,在化疗期间口服补中益气颗粒、醋酸甲地孕酮可防治化疗副作用,显著增加体重、KPS评分及食欲,改善睡眠,且对血生化指标等无明显影响。对于肿瘤气虚发热患者,补中益气方改善虚热总有效率高于消炎痛栓。对于肿瘤气虚便秘患者,补中益气汤的总有效率可达86%。

  补中益气汤及其剂型演变

  汉典制药相关人员介绍,补中益气方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能,主要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

  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可以被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个科室的约112种疾病。异病同治的关键在于脾胃气虚的存在。

  补中益气方目前的剂型有多种,包括有汤剂、丸剂、口服液、颗粒剂等。其中,颗粒剂是一种方便而合理的剂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