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1]:患者男性,30岁。因“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8余年,加剧5个月”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起初活动力较同龄人略低,易劳累,未予诊疗,其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活动后气促逐渐明显,近5个月登3层楼即感气促、呼吸困难,伴心悸,偶咳嗽、咳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发热、咯血,无咽痛及声音嘶哑,当地医院胸片提示:左肺缺如,纵隔右移,气胸肺大疱无法鉴别,建议CT检査,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症状未能缓解并逐渐加重。
既往史: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心脏病史。
査体:T36.6℃,P102次/分,R25次/分,BP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自动体位,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大致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口唇轻度发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颈无抵抗感,气管右移,左侧胸廓明显隆起,未见吸气“三凹征”,左侧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强。心脏右移,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四肢末端轻度发绀,轻度杵状指(趾),四肢无畸形,双膝反射正常,克布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査:WBC4.90×109/L,N0.70,P0.30,RBC4.0×109L,Hb118g/L;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68mmHg,PaCO238mmHg,pH7.36,HCO3-26mmol/L胸片示左肺缺如,纵隔右移,肺部CT示左肺巨大肺大疱,右肺受压。因诊断明确而转胸外科手术。手术所见:左肺难以计数的大小不等的肺大疱,仅见少许受压肺组织,行左肺全切除术,病理示肺疱腔囊性扩大,囊壁变薄,肺疱壁细胞扁平。术后情况良好而出院。
出院诊断:消失肺综合征
消失肺综合征又名特发性肺大疱综合征、大疱性肺气肿,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消失肺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大疱性肺气肿,有别于由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尘肺等引起的继发性肺大疱。肺大疱缓慢增大,而大疱区内肺纹理逐渐消失,故称为消失肺综合征[2]。消失肺于青年男性发病居多,常缓慢起病。早期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合并气胸或严重的肺功能损害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消失肺综合征的诊断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CT(HRCT)扫描[3],均能发现此病的特征性改变,对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同时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病例分析
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查体见口唇轻度发绀,气管右移,左侧胸廓明显隆起,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强。心脏右移,四肢末端轻度发绀,轻度杵状指(趾)。根据上述情况,临床应考虑如下几种疾病:
1、一侧全肺大量气胸:患者多为年青男性,瘦长体型,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诉入院,患者一般无进行性呼吸困难。査体可见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消失,胸片提示气胸线。气胸萎陷肺局限于肺门区。常合并液平,液体将填塞肋膈角使之消失,胸片和胸部CT可以帮助诊断。
2、占据一侧胸腔含气支气管囊肿或先天性多发性支气管囊肿:患者一般无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透时囊腔随呼吸移动,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出现气液平面,若为含气支气管囊肿,则囊肿壁相对偏厚,且显示一条弧线,胸片和胸部CT可以帮助诊断。
3、单侧多发性肺大疱,消失肺形成:该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疲乏和呼吸困难,胸片和胸部CT可以帮助诊断。
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自发性气胸:该病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疲乏和呼吸困难,由于缺氧可导致发绀、杵状指(趾)出现,当合并气胸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査体可见单侧呼吸音消失,但对侧可闻及Velcro杂音,胸部高分辨率CT可以帮助诊断。
5、支气管哮喘合并气胸:该病患者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多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严重时由于缺氧可导致发绀,当合并气胸时呼吸困难加重,査体可见单侧呼吸音消失,但对侧可闻及哮鸣音,抗感染、解痉平嗤等药物治疗有效,胸部CT、肺功能检査有助于鉴别诊断。
消失肺综合征的治疗
消失肺综合征为进展性疾病,有学者按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型,分为单发、多发、弥漫或毁损肺型[4]。故治疗上需分别对待,对于单发肺大疱者可行肺大疱切除术;对于后两型者可采取肺大疱切除和(或)肺减容手术、肺叶切除术,合并肺功能损害严重者,若条件合适,可行肺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