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抗菌药物用不好,晋升、年终奖都会受影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值越高,相对来说用药合理性就越差。40DDD是国家规定的上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则长期维持在30DDD左右。这是怎么做到的?
“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经执行5年有余。
其中指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单位为DDD。它宏观地观察了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广度(使用普遍性)和深度(使用剂量的大小)两方面。
DDD数值越高,用药合理性越差。40DDD是国家规定的上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则长期维持在30DDD左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华西医院在制度、管理、督查、奖惩等方面,狠下功夫。
5年“自制”11个抗菌药物管控文件
截至2016年年底,华西医院自主制定了11个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文件,包括技术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
针对技术性文件,医疗质控科会组织相关科室讨论、制定,将初稿反馈给各个临床科室,讨论其实用性和专业性,经其确认、签字后,返回医疗质控科。后者汇总后,以红头文件下发临床各科。
这些文件针对每个专业、每个科室、每类手术,都有详细规定。包括用药指征、药物品种、药敏情况、剂量、疗程等。每两到三年,医疗质控科会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细菌耐药变迁、国家相关规定及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修订和更新。
图片说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及规定(2015年修订版)》。
每年年初,实验医学科临床微生物室根据医院要求,会制作全院细菌耐药及药敏手册。这本册子全面记录了院内细菌分布情况、耐药和药敏的情况。册子只有口袋般大小,方便携带,人手一册。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或医嘱时,可以随时掏出来参考。
药品目录每年会微调
目前,出现在华西医院“抗菌药物目录”上的抗菌药物(俗称抗生素)品种,严格限定50个以内。这符合《管理办法》对三级综合医院的要求。
这个“目录”并非“一成不变”。每年,医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考量标准有三:第一,这一药物在院内的耐药情况;第二,根据处方点评等,综合评估医生是否使用合理;第三,用量的异常变化。
抗菌药物目标细菌的耐药率超过50%,就会对该药进行升级,以限制其使用;超过75%,就可能从目录中暂时清退。
所谓“升级”,是限制某种抗菌药物用量异常增高的措施之一。《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被分为三级:非限制性使用(一级)、限制使用(二级)与特殊使用(三级)。这一分级和医生职称对应。即,一级抗菌药物只能由初级职称医生开具;一、二级,由中级职称医生开具;一、二、三级由高级职称(包括副高和正高)医师开具。其中,三级抗菌药物需由医院指定的部分医生会诊后,再由高级职称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级别越高,能开具这一药物的医师越少。
此外,使用不合理+用量大,该药也面临调整。华西医院曾有一个抗菌药物,连续14个月排名用量第一。医疗质控科组织感染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抽查相关病历,复核用药合理性。结果发现,约六成医生“使用不合理”。此后,医院将之从二级,调整到三级。
若抗菌药物从医院药物目录中除名,想要再回来,可谓障碍重重。首先,要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科等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科室,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提交申请。其次,医疗质控科会组织调研,了解药物在院内的临购情况。据国家规定,每年临购超过5次的药物品种,可以考虑纳入“目录”中。最后,召开全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需全票通过。
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才能晋升
制定规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组织培训。
培训分成不同层级。在《管理办法》颁布前,华西医院就已经组织全院,分期分批进行了培训。每个医生都要参加,考核通过,才能拿到抗菌药物处方权。随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深入人心,培训开始有差异化。
目前,培训主要分两大类:第一,规培生和进修医生在入院最初,必须参加培训,内容主要是合理使用的原则、分级管理情况及预防用药。第二,除上述医生外,其他级别医生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培训,由专业从事感染及管理的专家主持。这些专家可能是本院感染科、药剂科的,也可能从外院邀请而来。
但不论何种形式的培训,结束后都要考试。不及格者要补考。补考不及格者,不能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培训还和绩效、晋升,直接挂钩。按医院规定,人力资源部会统计、整理受训情况。在职称晋升时,每年是否参加一次抗菌药物培训,将作为一条硬指标。
科室合理用药指标控制得好,要重奖
奖励和惩罚是两种常用的激励手段。
每个月,华西医院会组织2—3次处方点评。发现用药不合理时,会和相关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发放整改单。若经过谈话、发整改单,医生的处方行为仍存在问题,医院会在每周四一早的全院电视晨会上,进行公示。
每个季度,医疗质控科会整理院内“医疗质量与安全通讯”。针对收到3张以上整改单的医生,院内通讯会列一个具名的榜单全院公示,并报医疗院长审阅。
此外,整改单和临床科室的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在科室的绩效考核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占10分,即10%。科室收到一份整改单,绩效要扣0.2分。这么一算,科室一年收到50张整改单,相关分数就扣完了。同时,若医疗组长一年收到5张以上整改单,其年终奖金要“大打折扣”。
惩罚是严格的,奖励是高调的。每到年终开表彰大会时,医院会张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红榜”。并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约有5个科室,二等奖设6个科室,三等奖设8个科室。2012年,医院第一次揭晓红榜,奖励力度非常大。一等奖按科室人均1000元进行奖励。
没有获奖的科室,会找到医疗质控科,请协助一起分析原因,甚至请感染科医师去做培训、讲座。
信息化管控抗菌药物
要建立一个长效、实时的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最根本的是将之纳入医院信息系统(HIS)。
目前,华西医院的HIS系统已经实现剂量、疗程和分级管控。单日药物剂量分“常用量”和“单日极量”。如果超过“常用量”,就会进入医院处方点评;超过“单日极量”则无法开出。
就分级管控而言,高年资医师开出三级抗菌药物时,HIS系统会发出提示“无三线药物权限,需要请会诊”。然后,HIS直接跳出“是否进入会诊”的界面。进入会诊流程后,信息会直接发送到会诊医生处。会诊医生先通过电脑查看病历,并实地查看病人情况。然后审核通过或拒绝。
越级用药时,系统会直接弹出“没有该药权限”的提示并无法开出该药。
针对急诊科年轻医生多、运用特殊级别抗菌药物的几率高等情况,华西医院还建立了一个急诊临时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管控系统。这主要发生在急、危、重症的感染性病例,或节假日无法及时联系到上级医生,低年资医生来不及请会诊,需尽快用药等情况。
此时,年轻医生有一个越级用药的临时权限。但这一临时医嘱权限不超过24小时。且处方一旦开具,系统会把相关信息传达至高年资医生处,请其审核。若审核未通过或未审核,超过24小时,这个医嘱就失效了。
据悉,2017年,华西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有两个重头戏。第一,医院将成立一个抗菌药物多部门协作科学化管理部门(AMS)。届时,医教部医疗质控科、感染科、微生物室、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部等部门会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精细化管理。第二,医院正在设计电子处方审核系统。今后,将由系统定时、定量地查看每个医生的用药情况,做到覆盖全部医生、全部处方,以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管理。
本品为免疫刺激剂(immunostimulant),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1.呼吸道反复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 2.耳鼻喉科反复感染(鼻炎、鼻窦炎、耳炎、咽炎、扁桃体炎); 3.泌尿系统反复感染; 4.妇科反复感染; 可用于预防感染性期病症,缩短病程,减轻疾病的严重度,减少反复发作次数,也可作为急性感染时抗菌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
健客价: ¥35本品为免疫刺激剂,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下列患者: 1.呼吸道反复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 2.耳鼻喉科反复感染(鼻炎、鼻窦炎、耳炎、咽炎、扁桃体炎); 3.泌尿系统反复感染; 4.妇科反复感染; 并可用于预防感染急性期病症、缩短病程、减轻疾病的严重度、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也可作为急性感染时抗菌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
健客价: ¥148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证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左氧氟沙星只用于治疗或预防已证明或高度怀疑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在选择或修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试验的数据做参考,则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病原菌敏感性进行经验性治疗。 在治疗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分离并鉴定感染病原菌,确定其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在获得以上检验结果之前可以先使用左
健客价: ¥12为了减少抗药性细菌的形成并确保替硝唑和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替硝唑用于治疗或预防已被证实或疑似易感病原体导致的感染。 若有培养和敏感性试验的相关信息,应参考这些信息来选择或修改抗菌治疗方案。若没有这些信息,当地的流行病学和细菌敏感性数据等经验,可能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详见产品说明书。
健客价: ¥5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证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其它抗菌药物的有效性,盐酸左氧氟沙星只用于治疗或预防已证明或高度怀疑又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8.5本品为免疫刺激剂,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下列患者: 1.呼吸道反复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 2.耳鼻喉科反复感染(鼻炎、鼻窦炎、耳炎、咽炎、扁桃体炎); 3.泌尿系统反复感染; 4.妇科反复感染; 并可用于预防感染急性期病症、缩短病程、减轻疾病的严重度、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也可作为急性感染时抗菌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
健客价: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