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过频繁的血液透析也给患者的血管带来不小的伤害。动脉瘤就是血透的并发症的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马立彬副主任医师指出,部分血透患者在长期血透后,会出现血管瘤。急性的、较小的血管瘤可以采用弹性绷带保护等方式,而较大的血管瘤则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长期血透后出现血管瘤
据报道,老张是一位有着近20年透析龄的尿毒症患者,通过每周3次的血透,他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并且工作着,总能开心地每天面对。然而一周前,老张发觉左上肢动静脉内瘘处轻微疼痛,几天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也开始加重。经医生检查后,发现老张的左上肢动静脉内瘘经过无数次的穿刺后,迂曲十分明显,并形成数个动脉瘤。
为什么血透后会出现血管瘤呢?
马立彬医师介绍,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好的一种血管通路方式,也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由于内瘘血管需要反复穿刺,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动静脉内瘘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占6.7%。
出现动脉瘤后应注意这几点
动静脉内瘘血管瘤表现为皮肤表面瘤状样凸起,摸上去能感觉到内部有血流波动,有脉搏跳动般的触感。
马立彬医师指出,血压升高、瘤体过大、外力碰撞等等因素均会导致动脉瘤破裂,而动脉瘤破裂很有可能会引发大出血,危害较大。因而,一旦出现动脉瘤应注意观测,及时处理。
对于早期、急性且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采取局部压迫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局部压迫30分钟后,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患处,加压时掌握好压力大小,按压程度以穿刺部位可触及动脉搏动为标准,包扎时间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而定,一般为24小时。下次透析穿刺时尽量避开动脉瘤部位。这种动脉瘤破裂或血栓的发生率不高,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但须避免局部皮肤感染及过敏,避免瘙痒抓破。
对于动脉瘤较大者或进行性增大,瘤体直径大于3cm以及大的假性动脉瘤有破裂的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根据国外报道约有1%的假性动脉瘤需要手术治疗。
另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血管瘤破裂,除了应避免外力撞击外,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还应严格控制自己的血压和血糖。一般情况下,血透患者的血压控制范围比正常人群的血压范围稍微宽泛一点,为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80~90mmHg。
相关
血透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
血透患者因其肾功能较差,大多都已没有小便,体内多余的水分排泄不出,会造成体重增加。体重增加过多,可能会诱发患者血压升高,进而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因而建议患者控制好透析间期自己的体重。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低磷饮食。“磷主要蕴藏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中,体内磷元素过高会造成血管钙化,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但患者又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因而建议患者在食用肉类时,先用白水煮一下,去除过多的磷。此外,还应避免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马立彬医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