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是春的开始
春雨至,万物生。雨水润泽万物。此时大地回暖,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
春雨,是这世间的精灵。它在乍暖还寒的夜里,趁人们熟睡梦呓,成群结队、淅淅沥沥随风潜入了人间。雨水落在枯木上得以逢春,落在干裂的黄土地上,种子得以发芽。总之,“春雨贵如油”,万物都渴望着这一场甘霖,等待新生。
雨水时节的美,不在热热闹闹,亦不在莺莺燕燕。而恰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女子──含蓄却不失风情。几场烟雨过后,山峦已蓄满了青色,湖面已花红柳绿。此时还在冬眠的人们,是时候醒过来了。
|一候·獭祭鱼|
|二候·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三候|说的是雨水携着暖意下来,水獭开始捕鱼了。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里扬起而开始抽出嫩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一杯祛湿排寒茶】
雨水节气,雨声淅沥,自然就多了些寒湿之气。饮食上正是调养脾胃,祛风除湿的好时机。
一道春日保养脾胃的好方子:薏米姜茶。只要将薏米、麦子提前泡2个小时,然后加入小米、蜜枣、生姜一起入锅,煮40分钟左右。记得多加点水,以免煮成粥。一大杯喝下去,让当时胃痛了一天的我,脾胃立马就舒服了起来。
【雨水,宜多吃种子,忌少吃衍生物】
养生的“生”字,就是非常注重生发之象。因为春天主生发,而这个季节我们吃的都是陈米,陈米在热量上、生发之力上和味道上都偏弱、淡味。而淡味最养脾胃。此外,脾胃虚弱者和老人吃陈粮较好,这样就等于是慢慢地生发,不会太过。太过又容易上火了。。
【雨水·一碗去火春生汤】
|原料(2人份)|
虾干6只/杏鲍菇1-2只,切片
荠菜一把/白味噌两大匙/葱一段,切成细丝
嫩豆腐一块,切小块
|做法|
1.在汤锅中烧适量清水,比如要做2碗汤,就加4碗水。水开后,放入虾干、杏鲍菇、裙带菜、豆腐,煮约10分钟;
2.盛出一勺汤将味噌化开,然后再倒入锅中,尝一下味道,不够味再加。(味噌记得是最后放入,因为味噌煮久了会有些苦味。)
3.最后放入荠菜,煮2秒钟即可关火,撒入葱花。盛入碗中后浇几滴香油。
其实这是一碗特别适合在初春喝的味噌汤。尤其是过年吃了太多好东西,让这个身体内环境干净起来的汤。虽然素淡,却适合在容易上火的春季,在身体和味觉都觉得疲惫的时候,清清静静喝一碗。
总之,春天就这样,在一夜微风细雨中,缓缓走来。而我们将要迎接的,不仅有温暖的晨曦,更是一场被东风吹来的,新的、充满生机的甘霖。
此时,除了习得些许春日的养生之道,也是时候来场青青于野的春行,才不会辜负这久违的好雨时节。
雨水喝粥养脾胃,推荐几款粥的做法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想要补脾胃,有一味健脾祛湿的极品粥。
1、薏仁红豆粥
取同等分量的红豆和薏米,红豆泡两三个小时,薏米泡一个小时。先煮红豆,煮开后,添一些凉水,再煮开后,再添凉水,容易熟,也比较香。等红豆煮开花后,放入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熟。
薏米,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健脾益胃。红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中医还认为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2、核桃粥
取核桃仁50克、捣碎,与粳米100克煮粥食,可温补精髓。
核桃仁热量高,含丰富的亚油酸,有补脑养血、养胃健脾、补肾壮腰之功效,适合肾虚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者食用。还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及慢性结肠炎。
3、韭菜粥
先把粥煮熟,再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韭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和钙、磷、铁等物质。熟韭菜甘温补中。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
4、南瓜山药粥
南瓜、山药都是温性食物,常喝能补益身体,抵御寒气对人体的侵袭。而且,南瓜甘甜、山药汁黏稠,加上米一起熬成粥,吃起来也非常香甜可口。
有工夫的话,还可以加些红豆、燕麦片、红枣、莲子一起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