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数据显示,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死亡率的明显降低相关,但与住院率并无相关,且该关系不受房颤类型或负担的影响。
来自蒙特利尔大学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的JuliaCadrin-Tourigny等人在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患者中分析了β受体阻滞剂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住院率的影响。
在137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70岁;81%为男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27%)中,79%(n=1085)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部分受试者未接受β受体阻滞剂的原因是医生意见(42%)、肺部疾病(24%)、不耐受(18%)和其他(6%)。该队列经过了倾向匹配。
经过37个月的随访,35%的患者死亡(n=231),包括42%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n=95)和3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n=136)。
研究者表示,β受体阻滞剂与受试者死亡率明显降低相关(HR=0.721;95%CI,0.549-0.945);β受体阻滞剂与住院率降低有关,但并不明显(HR=0.886;95%CI,0.715-1.1)。研究者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种时间依赖性变量,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全因死亡率HR=0.668,95%CI,0.511-0.874;住院率HR=0.814;95%CI,0.653-1.014)。此外,β受体阻滞剂与房颤负担或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并未记录给药的种类和剂量,研究人群限制于合并房颤与HFrEF的患者。
尽管研究存在上述局限性且规模较小,但该研究依然对患者水平的meta分析提出了挑战,并增加了现行指南(推荐HFrEF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未区分房颤或无房颤患者)的可信度。
1.作为二级预防,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 2.高血压。 3.劳力型心绞痛。 4.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或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可用于洋地黄疗效不佳的房扑、房颤心室率5.的控制,也可用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患者的症状。 6.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7.配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病人控制心动过速。 8.用于控制甲状
健客价: ¥161.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对于单独用药难以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用。 2.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对症治疗。
健客价: ¥28.5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对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对于单独用药难以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用。
健客价: ¥14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等。本品可与其他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拟交感神经药物或高渗脱水剂联合用于治疗青光眼。检眼镜检查后可用本品滴眼缩瞳以抵消睫状肌麻痹剂或扩瞳药的作用。
健客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