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规定的18岁以内即为儿童的划分不同,我国对于儿童的界定是0-14周岁的人群。而对于这类人群的用药,我国目前还处于“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状况之下。
儿童用药市场待升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儿童人口数约为2.5亿,占人口总数比接近18%。而2016年是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全国出生人口超1750万,相比2015年的1655万,新生儿增加了100万左右。在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下,今明两年将会是一个生育的小高峰,预计全国每年出生人数2000万左右。
与我国儿童人群结构不匹配的是,2015年我国儿童用药市场规模1213亿元,同期药品工业总产值2.5万亿元,儿童药占比仅为4.9%。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由于儿科“缺医少药”,我国每年5至14岁孩子死于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的人数可能多达10万。为了改善儿童健康用药等问题,2016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随后,国家食药监管理部门、国家人社保障部门、国家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也都陆续颁布和出台了保障儿童用药的政策和措施,推进儿童医疗用药市场的发展。
因此,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将逐渐升温。未来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将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21年儿童用药市场规模将高达2207亿元。
儿童用药市场格局
在我国,儿童疾病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这三大种类: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传染病,这三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90%以上。
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等,这类药物主要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金银花露、小儿止咳糖浆等,而葵花、三九、仁和、济川药业等企业产品在儿童药呼吸类表现较好。
儿童消化系统用药也是较为常见的,且其针对范围广泛,主要是助消化、止泻、治便秘等。此类药物比较有名的主要有江中健胃消食片、汉森四磨汤、丁桂儿脐贴、韩梅妈咪爱等。至于抗感染类药物,国内较好的有深圳致君、康芝瑞芝清和白云山集团的产品。
其实,由于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生产工艺复杂、利润较低,因此国内市场上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生产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更是寥寥无几,儿童用药品类稀少。再加上儿童新药开发经费投入有限,能够自主开发新药的专业化制药企业几乎是凤毛麟角了。这也是我国儿童用药稀缺的原因,未来有望改善这种状况。
儿童用药企业发展方向
面对有望升温,但儿童药物数量及品类较少的用药市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突破。
拓宽产品线以及销售渠道:围绕儿童常用药拓展企业产品线,同时增加儿童用药品类,丰富产品。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市场的天平才会更多地向之倾斜。另外,对于药品的销售渠道,除了药店外,专业的母婴店也是儿童用药的选购渠道之一,企业可以考虑像这方面拓展。
打造自我品牌:在买药方面,品牌效应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儿童用药也不例外。父母在为孩子买药时,往往会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因此,为了增加客户对自家产品的信赖程度,塑造产品的品牌十分必要。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