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降压标准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历程。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脑出血指南也在持续推陈出新。可以说,即使是现在,人们依旧没有找到一个最理想的降压目标值。今天小编带您看看脑出血降压标准的来龙去脉,在回顾历史、把握当前的同时,也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一展望。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常常升高,并且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升高更明显。虽然血压可能会在脑出血后几天自发下降,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此后将持续存在高血压的情况。
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理论上高血压可能对血肿扩大有一定作用,并可能影响血肿周围水肿和再出血的发生,而这些都会导致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因此血压的控制十分重要。然而血压究竟降到哪种程度,才可以在保持脑部灌注的同时,降低上述风险呢?为此,学者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标准。
早期的研究怎么说?
早期指南推荐的降压治疗目标值颇为保守,1999年版的AHA/ASA相关指南一度将目标定为收缩压180mmHg以下。这一建议不是基于确实的数据,而是基于专家意见制定而成。不过,该降压推荐目标值仍然长期占据了统治地位。
2008年发表的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研究(INTERACT)成为了改变降压治疗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研究,并且大部分患者为中国患者。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组至180mmHg组和140mmHg组,血压需要在1小时内达标,并维持至少24小时。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患者血肿体积扩大趋势较低,并且安全可行。
无独有偶,急性脑出血的降压治疗(ATACH)研究是另一项为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提供重要证据的研究。该研究于2010年发布,使用4层剂量递增的静脉尼卡地平快速降压,虽然病例数较少,但结果与INTERACT研究相似,同样证实了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快速降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2010年的AHA/ASA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终于松口,做出了全新推荐,认为对于收缩压为150至220mmHg的患者,将收缩压急剧下降至140mmHg可能是安全的。虽然推荐等级并不高,但对于此后的指南修订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INTERACT研究对指南的影响并未止步于此,2013年发布的INTERACT2研究再次用大样本量征服了指南,病例数从初期研究的400余例上升至2000余例,进一步证实了强化降压安全有效,并且证实收缩压的变异性也是影响预后的预测因素。至此,AHA/ASA将强化降压作为I级推荐、A级证据写入指南,各国的指南同样吸收了该研究的结论,对自己的指南进行了修订。
各国指南对降压标准做何推荐?
2015年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如前所述,根据INTERACT、ATACH和INTERACT2研究,AHA/ASA推荐:
1.对于收缩压为150~220mmHg且无急性降压禁忌证的脑出血患者,快速降低收缩压至140mmHg是安全的(I级推荐;A级证据),并且能有效改善功能转归(IIa级推荐;B级证据)。
2.对于收缩压>220mmHg的脑出血患者,考虑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采用持续静脉滴注进行强化降压治疗可能是合理的(IIb级推荐;C级证据)。
2014年ESO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同样是基于上述几项研究的结果,相比之下,欧洲的指南推荐强度稍显保守:
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积极的降压治疗(降压目标值:1小时内收缩压<140mmHg)是安全的,并且优于<180mmHg的降压目标。不推荐特定的降压药物(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弱)。
2014年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此前我国脑出血诊治主要依据为中国脑血管病指南,2014年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将脑出血部分单独修订,形成了第一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该指南的制定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指南。对于血压管理,我国指南推荐:
1.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
2.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160/90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III级推荐,C级证据)。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III级推荐,C级证据)。
3.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I级推荐,C级证据)。
降压标准是否还有挑战余地?
与INTERACT2研究相比,ATACH的后续研究——ATACH-II研究则显得更为激进。ATACH-II研究纳入了比INTERACT2研究中收缩压更高的患者,并且降压幅度更大、更迅速,将收缩压降压目标定在了110~139mmHg。
研究初期计划纳入1200余名患者,中国也有六家医院参与其中,然而该研究却由于提前显示结果无效而宣告终止。在减少血肿扩大方面,强化降压组虽然趋势较好,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并且强化降压组患者90天死亡率和残疾率未见显著改善。此外,亚组分析同样未发现有阳性趋势的亚组群体。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INTERACT2研究中得出的140mmHg或许是降压的极限,我们可能已经接触到了这条「边界线」。不过在ATACH-II研究的实际情况中,强化降压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被降低至接近110mmHg,即预先设定的降压目标下界。由此可见,在110~139mmHg这个区间之内,也许还有值得人们探索的余地。
不过,正如ATACH-II研究中显示的那样,血肿扩大的情况虽然有减轻的趋势,但事实告诉我们,即使给予患者十分积极的降压,血肿仍然可能发生扩张。如此看来,与其不断对降压的目标值发起挑战,也许人们更应该做好的是降压前的准备工作,如亚临床脑损伤的判定、院前降压等,以及个体化的降压治疗。
小结
脑出血患者的降压标准经历了从保守到积极的过程,随着医学的进步,即使是作为业界风向标的指南,也仍然会不断得到修订,以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目前仍有医生和学者在不断努力,挑战降压治疗的真正下界。让我们一同期待更多的研究结果,也许下一项研究就会成为改写指南的重要依据。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脑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心脉瘀阻引起的胸痹心痛;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9.9息风镇痉,豁痰开窍。用于风痰闭阻、中风偏瘫、癫痫,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健客价: ¥398适用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
健客价: ¥30息风镇痉,豁痰开窍。用于风痰闭阻、中风偏瘫、癫痫,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健客价: ¥75用于测量成人血压及脉搏数。
健客价: ¥175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5适用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
健客价: ¥72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27心肌缺血、心绞痛、脑梗塞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24活血化瘀。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痹阻脉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不利,头晕目眩,颈项强痛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5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钙拮抗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轻度蛛网膜下脑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轻中度高血压病。
健客价: ¥5用于脑出血、脑手术、脑外伤、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亦可用于老年性痴呆、慢性记忆障碍、抑郁症、酒精中毒、新生儿缺氧症、小儿智力发育障碍及儿童遗尿症等。
健客价: ¥18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血恢复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脑外伤后遗症、内耳眩晕症、冠状动脉硬化及由于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的疾病等治疗。
健客价: ¥4.88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恢复期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者,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
健客价: ¥36活血散瘀,通经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胸痹心痛。脑梗塞,冠心病 ,心绞痛及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9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定型心绞痛,脑梗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0活血祛淤,通脉活络。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健客价: ¥35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用于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
健客价: ¥259适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记忆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也可用于儿童智能发育迟缓。
健客价: ¥8.9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40活血化瘀,破血散结。用于血瘀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舌紫暗,有瘀斑等,及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血肿、脑血栓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32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68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气入心包、高热惊厥、中风昏迷及脑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858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淤血阻络所致的眩晕、中风,症见肢体不用,言语不利及头晕目眩;脑动脉硬化,缺血性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