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东某妇幼保健院发错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院方承认是一起医疗过失,护士错将打胎药发给力保胎孕妇,数月后孕妇流产。
发错药是否是导致孕妇流产的最直接因素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医院发错药的现象却很值得关注,因为这不是个例,而是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此导致的后果也相当严重,妇产、儿科医院尤甚。就以把打胎药发给保胎孕妇事件就已经多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据《看医界》了解,某直辖市知名三甲妇婴保健院,曾每年因为发错药导致的胎儿畸形30多起,医院因此每年赔偿几百万元。没办法,医院还专门为了应对官司成立了一个律师团队,招聘了十几个律师。
也就是说,发错药一方面对患方造成了重大伤害,另一方面当事医院也要承担巨额赔偿。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发错药事件频发呢?
据了解,药品从药房到患者(住院)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由药房调剂人员核对医嘱信息与处方,继而调配药品;再由另一位调剂人员核对并确定发药;调配前调剂员应查看借药登记表,并与领药护士共同签字。调配完的药品应放在有病房号的取药柜内,相邻药房药品一定要分开,以免发错病房。在护士发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三查七对”。
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导致发错药事件。有的直接在药房阶段就配错了药,因此有的门诊患者拿到的要就是错的,有的则在护士阶段将药发错。
而事实上发错药并不仅仅是某个药师或护士粗心的问题,而是标准的医院管理问题。
护士为什么能够将米非司酮片发给保胎孕妇?自然是没有进行认真的三查:操作前查、操作时查、操作后查;和七对: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虽然院方称护士为新工作不久,但管理上的疏忽将问题推给护士经验不足是说不过去的。
据悉,浦东卫计委就此严肃批评了当事医院,医院对科室护士长政诫勉谈话,并予以奖金扣罚。
那么发错药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医院管理避免吗?事实上是可以的。
以上述曾经每年因发错药赔患者几百万的某直辖市知名三甲妇婴保健院为例,通过信息化系统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后,该医院两年没有发错一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