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卫生问题,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中最常见的血液问题之一。
大多数研究显示,血小板减少症常见于晚期肝脏疾病或肝硬化患者,只有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报告称,HBV感染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呈相关关系。
目前针对无肝硬化或肝脾肿大的个体,尚没有队列研究评估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健康男性和女性受试者,试图阐明乙肝病毒感染和血小板减少症发展之间的关联。
该项队列研究纳入了122,200名全面健康体检无肝硬化或脾肿大的受试者,并随访至2014年12月。HBV感染定义为基线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阴性受试者定义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50,000/μL。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95%可信区间的调整风险比(CIS)。
研究结果
122,200例受试者中,4857例(4%)受试者的基线HBsAg阳性;
在883,983人-年随访中,发生了2037例血小板减少症(事件发生率2.3/1000人-年);
相较于健康对照组,HBsAg阳性者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9vs11.2/1000人-年);
校正年龄、性别、BMI指数、酒精摄入等因素后,HBsAg阳性相较于HBsAg阴性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多变量调整后风险比(95%CI)为5.71(5.10-6.38);
亚组分析显示,HBsAg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也呈强相关关系。
总而言之,该项大型健康人群队列研究显示,即便不存在肝硬化或肝脾肿大,HBsAg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风险呈独立的强相关关系,表明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可能会影响看似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