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25年的发展,我国在微波消融“肿瘤”技术领域,每年的手术量高达10万例,占世界48%;在发表的500多篇SCI论文中,由我国学者撰写的有200多篇,占47.6%;全球著名微波消融设备生产厂家有10家,“中国创造”占5家。该技术以针代刀,可一次烧死肿瘤细胞,给肿瘤患者带来极大实惠,此标志着我国微波消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国际公认的该领域第一大国和强国,这是记者11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微波消融大师高峰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本届大师高峰论坛,聚集国内微波消融领域,包括超声微波介入技术开创者董宝玮教授等70余名顶尖专家教授及600多名多学科临床医生与会;吴孟超、王红阳、王学浩、王威琪等多位院士任大会名誉主席,并作学术报告;与会者产学研一体,围绕多学科、多影像介入联合下的微波消融肿瘤临床应用综合等议题展开研讨。
据大会主席、北京301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萍教授介绍,所谓微波消融技术,就是在现代医学影像引导下的微创肿瘤诊疗手段,即将一根特制的微波针,经皮穿刺到达肿瘤中心区域,相当于微波针上含有一个1毫米大小的“微型微波炉”,它释放的微波磁场可使周围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使肿瘤组织凝固、脱水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院与患者的青睐,治疗范围与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被誉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又一项有生命力的临床肿瘤治疗技术。她表示,微波消融治疗将与机体微环境研究相结合,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微波消融的疗效,未来微波消融将向着更精准化、智能化以及前沿化发展。
据记者了解,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微波消融的先进性主要在于影像引导下的定位高精准化,可对肿瘤细胞直接消融,操作容易,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对患者损伤小,不出血或少出血,安全性高;微波手术可反复多次做,对正常器官无损,患者恢复快,大多治疗三五天即可出院;患者费用负担也相对较低。从上世纪90年代的肝脏微创治疗试验开始,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包括肝、肾、肾上腺、甲状腺、子宫、脾脏、乳腺等多种脏器肿瘤和病变在内的微创治疗上。该技术不但可以单独施行,也可与化疗、放疗、介入或手术疗法结合;对于较大的肿瘤,可双微波针并用一次烧死肿瘤细胞。
董宝玮说,在过去25年的微波消融发展历程中,中国学者做了大量开创性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临床应用的脏器范围逐步扩大,成效显著,而直到2010年前后,欧美学者才逐步认识并接受微波消融的优势,并开始跟进相关研究进程,中国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波消融领域第一大国和强国,如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与南京康友医疗等合力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水冷循环微波消融设备已问世,成功推进了该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微波消融大师论坛更强调超声、放射、肿瘤、肝胆、普外、消化、泌尿等多学科联合,多影像介入。在主会场之外,大会还特别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学会肿瘤微创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