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会议 > “老司机”带路 四位院士手把手教你如何让学科崛起

“老司机”带路 四位院士手把手教你如何让学科崛起

2016-11-15 来源:健康界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2015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在上海揭榜。发布会现场,王辰、张志愿、宁光、葛均波4位院士围坐一起畅谈学科建设,讲了不少大实话。

  院士做院长,无疑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在学术领域已成大家,又在三甲医院成为“一把手”,院士们必然有点忙。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作为医管“老司机”,用一场由院士组成的圆桌论坛证明了自己在业内的好人缘。受到全国医疗界瞩目的“2015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于11月13日在上海揭榜。发布会现场,4位院士在高解春面前仿佛更放得开,围坐一起畅谈学科建设,讲了不少大实话。

  借你一双慧眼!院士告诉你要这么选人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如何提升重点学科的影响力,是院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在谈到这一话题时表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院长要会选人,一旦科主任选错了,这个学科就很难发展。人才选拔总共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学科带头人要有好的人品,既能尊重老师又能培养学生,这样的人才能带领科室成员向前冲;其二,学科带头人要懂得传承医院的文化。

  智商够高,情商较低,这样的人能成为学科带头人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的回答是大写的“NO”:“如果学科带头人情商不高,不能团结同事,根本不是一位勤奋刻苦的人,那么这个学科也不会有好的发展。”张志愿同时提到,院长也要尊重人才,用感情和经济留人,不过,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看得太重,没有为人师表的精神,也成不了科学家。

  医生要不要搞科研?

  学科建设的主体是医生,临床之外医生要为科研付出精力去写论文做研究,无奈的是,与此对应的是不时曝出的论文抄袭丑闻。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认为医生不应该做研究,晋升也不应考核论文,只要把病看好就可以。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看来,医生是知识分子,注定是研究者,担负着人类知识创造的责任,只有从事研究工作,才能成其圆满。

  “临床与科研高度统一,如今很多医生不往专家方向走,而是往医匠上转,这时就需要学科带头人有先进的价值观,赶快改变部分同事的错误观念。”王辰说,要成为“大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加强临床锻炼,开展临床研究,创新知识、观念、技术和理论,这样的医生才能成为医学的引领者。

  学科如何创新?

  学科的崛起,离不开创新。宁光认为,只有坚持传统,才能致力创新,如果学科带头人看不到传统的优势,就会出大问题。“并不是新的东西就一定好,好的东西同时新才是好的,大家要认识到问题所在,静下心来思考后再创新。”宁光说。

  事实上,很多学科上的创新来源于对病人的诊治。与会的院士们一致认为,再牛的医学大家,也不能脱离临床,只有真正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进行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对创新的理解则是“尊重但不崇拜老师”。“有些‘刺头’学生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有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我们做学问首先要对老师有充分的尊重,但这种尊重不是盲目迷信,要有自己的思考。”葛均波说。

  王辰用四个要素总结学科创新的成功之道。第一,要有能做事的带头人和团队,这是定局之举;第二,这个学科市场要够大,样本量多,可以施展拳脚,这是载舟之水;第三,是物质基础,要让院长充分了解带头人的能力,并给予支持;第四,要有外部资源,得到国内甚至国际领衔人才的支持。

  做院长之后,是否要放弃自己的学科?

  走上院长工作岗位之后,是要放弃自己的专科,专心做管理,还是一边做学科,一边搞行政?这几乎是每名院长都面临的问题。

  王辰是我国呼吸科领域里的著名专家,当他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下称中日医院)做院长之后,将这家医院的呼吸科做得风生水起。在“2015年度全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中,该院呼吸科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五。而在王辰担任院长之前,呼吸科并非中日医院的优势学科。“院长带着学科来到一家医院,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专科,实在发展不起来,不可以勉为其难,但如果这个学科有崛起的可能,院长也应有所担当,举贤不避亲。”王辰表示,中日医院呼吸科发展突飞猛进之后,还将带动与其相关的影像、病理等学科,形成优势学科群。

  王辰坦言,担任院长同时狠抓学科建设意味着相比别人,要在时间和精力上加倍付出,自己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医院工作,不过,在战略战术调整好之后,自己的时间就会富余很多,但前后调整大约需要三年左右。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