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精选阅读 > 移动医疗:为什么一直被“黑”,却从未被“取关”?

移动医疗:为什么一直被“黑”,却从未被“取关”?

2016-04-2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近日,一条“阿里健康被判‘死刑’,九成移动医疗或成炮灰”的新闻在医药行业沸腾开来。随后,一份“移动医疗企业最新死亡名单”再次抢夺医药人的眼球,引起行业对移动医疗生死存亡的大规模探讨。

    近日,一条“阿里健康被判‘死刑’,九成移动医疗或成炮灰”的新闻在医药行业沸腾开来。随后,一份“移动医疗企业最新死亡名单”再次抢夺医药人的眼球,引起行业对移动医疗生死存亡的大规模探讨。

  实际上,“阿里健康”这个梗上个月就已经颇受关注,但为何一个月后又激起了移动医疗领域的“千层浪”,引起各种类似于“移动医疗成炮灰”、“移动医疗路在何方”、“移动医疗死因何在”的探讨呢?

  其实,只要在百度搜索“移动医疗”四个字就会发现,它从来不缺乏关注度,但却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值得思考的是,移动医疗为何会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呢?

  自带“招黑体质”的移动医疗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关于医疗改革方面的形式利好,移动医疗也顺势崛起并逐步扩大市场规模。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9.5亿元,2015年达到42.7亿元,增长率高达44.7%,预计到2017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125亿元。

  然而,如此光鲜亮丽的数字依旧难掩其当下发展的各种窘境,业界更是频频发出各种恨铁不成钢的批判与担忧。

  其一,移动医疗市场泡沫堆积,大批企业“出师未捷身先死”。

  截至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已多达1000多家,移动医疗APP数量超2000款,且还在陆续的增长中。在整个行业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同时,却有大批移动医疗公司和项目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还未获得资本青睐和长足发展就已经宣布死亡。因此,当大批移动医疗项目倒下的时候,“99%的移动医疗都会死掉”、“移动医疗何去何从”等字眼就会抢占舆论先机,引发行业对移动医疗的的又一轮热议。

  其二,移动医疗盈利模式不清,只会烧钱圈地,不会赚钱求发展。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员,移动医疗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互联网投资的热门行业之一,从BAT三巨头目前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就略见一斑。表面看,与其他行业“互联网+”的程度相比,移动医疗尚属于少有的蓝海领域。不过现阶段整个行业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投入高于产出,大部分企业只知道投入大笔的资金,却不知道如何实现盈利,从而陷入了烧钱谋发展的怪圈,能实现盈利的的移动医疗企业屈指可数。因此,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其三,移动医疗服务并未触及核心,难以实现真正的为用户解决问题。

  医疗服务的核心是诊疗,而移动医疗目前所做的大都是围绕诊疗这一核心的周边环节。例如挂号、问答、信息资讯、付费等,并没有在诊疗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也因此,病人要想通过移动医疗APP实现和医生的有效沟通及准确诊断实在是有难度。

  其四,移动医疗用户使用频率低,难以形成用户粘性。

  与天猫、淘宝等综合类购物APP相比,移动医疗的APP在使用频率上较低。人们会在闲暇时光逛淘宝,但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需要看病买药的时候才会想到使用医药APP,因此,用户粘性相对较低。

  为什么不对移动医疗“取消关注”

  不可否认,移动医疗的现状的确不尽人意,但它长期占领行业聚焦点必定有它的原因。

  其一,有特点的都活的很好,没特点的说死就死,一竿子打不死所有的移动医疗。

  互联网领域向来都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为什么携程与去哪儿、大众点评与美团、滴滴与快滴、58同城与赶集网、优酷与土豆都合并了?显然,性质相同时,要么就是拼个你死我活,要么就是结为联盟,争取活下去的机会。移动医疗作为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分支,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前,国内从事移动医疗的企业数量众多,且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不过,却不乏一些有特色的移动医疗APP斩获了大批用户,例如“自查+轻问诊”模式的春雨医生、为医生量身打造的“移动诊室”微医等APP,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定位明确、细分领域,用自有的特色吸引大批特定用户。而这些成功的移动医疗APP或许就是吸引资本青睐和行业持续关注的源泉。

  其二,有人烧钱只是为了圈地,但有人烧钱是为了更好地赚钱,所以该烧时还得烧。

  移动医疗的发展虽然符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但无法否认,相比于互联网其它领域,移动医疗步伐缓慢。一方面,平台缺乏优质的医生资源;另一方面,用户的就医习惯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整个移动医疗市场还处于用户培养阶段。如何吸引优质的医生资源?如何让用户买单?显然,花钱补贴是最迅速也是最直接的手段。然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移动医疗就是耍流氓,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市场当然是为了后期能够得到用户的青睐。如何得到用户青睐?把钱花在刀刃上,实时解决用户的痛点才是关键。因此,烧钱没错,把钱烧错地方才是罪过。

  其三,政策+技术两大壁垒使移动医疗发展受限,但种种开放迹象可寻,因此还没有必要灰心丧气。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受到政策的严格监管,再加上公立医院的医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医疗资源、网络传输技术的限制,要想让医生仅通过移动医疗APP就能详细对病人进行诊疗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近两年政策开始呈现松动迹象,并逐步向互联网医疗倾斜,给移动医疗行业也带来极大的信心。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让移动医疗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分级诊疗、远程医疗、数据共享等核心技术与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得用户在就诊和疾病管理方面将得到极大的便利。那么,谁敢说移动医疗今后解决不了用户需求?

  其四,移动医疗使用频率低?只是时候未到,移动医疗还大有可为。

  近几年,国家医疗改革的力度从未减退,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更是尝试颇多。一方面,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日益高涨的医疗服务成本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不小压力。通过移动医疗来减少医疗支出成本并获得不逊于线下的诊疗服务,何乐而不为?况且,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哪个行业敢脱离移动谈未来发展的。医疗行业自然不能例外,只不过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进程可能会略微缓慢,当用户积累到一定阶段,使用频率恐怕不足以成为移动医疗的绊脚石。

  健客:移动医疗道路坎坷但前景巨大

  近两年移动医疗被炒得火热,而健客网早在2011年就涉足该领域并注册了“掌上医生”,成为最早一批做移动医疗的企业之一。目前,健客网已经拥有4000多名医生提供在线服务,并取得单日10万多用户的访问量。

  就如健客网CEO谢方敏所言,中国的分级诊疗制度还不完善,不像美国的私人诊所具有良好的基础,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之路会比医药电商还要漫长曲折。但移动医疗的探索是一个壮举,为了给国人提供更好地就医服务,有勇气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值得称赞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诚然,移动医疗的道路很长很曲折,但这并不能成为其被取消关注的理由,相反,是值得期待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