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精选阅读 > 移动医疗之产品格局

移动医疗之产品格局

2016-04-2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尽管在2015年下半年遭遇资本寒冬之说,在2016年春夏之交,移动医疗创业仍然是如火如荼,热闹非凡,各种产品、模式、创意层出不穷,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热闹归热闹,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提出来探讨一番的,其中之一就是“格局”问题。

   尽管在2015年下半年遭遇资本寒冬之说,在2016年春夏之交,移动医疗创业仍然是如火如荼,热闹非凡,各种产品、模式、创意层出不穷,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热闹归热闹,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提出来探讨一番的,其中之一就是“格局”问题。

 
  我们此处所说的“格局”,指的是产品、服务、模式等所包含的内容、所能覆盖的业务范围、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格局天然的有大小之分,而且小的大不了、大的小不了。
 
  从“格局”的角度衡量一个创业项目,格局的不同,做法自然也就不同。尽管格局大小不一样,但都有存在的道理,格局小的产品有其生存空间,格局大的产品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格局无论大小,站在创业者角度,只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就算是良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从1到n的过程中定位恰当,就能走向成功。但是,许多错位的事情不断发生:错误的定位,搞错了格局,许多项目就这样死在了路上,很可惜。
 
  先看小格局的东西,它们往往只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求,或者是某一类人、某一时间段、某一地区的需求等等,总量不可能很大,所以才定位于小格局产品。但因为专注,倒也小而美,依然有市场,值得人们去做。
 
  例如体重秤,从健康角度,似乎每个家庭都该配置一台,市场也很大。作为制造业大国,应该有许多企业生产体重秤。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些厂家中,多的每年能卖出几百万台,小的也能卖出几十万台,都经营的不错,有一定的利润。但无论如何,充其量也就是几百万台了,数量上很难再突破。为什么?市场的规律就是如此,传统的制造业,多少年就是这么在运行着。
 
  但是,“互联网+”来了,携带着资本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本着颠覆一切的豪迈心态,开启了“颠覆”本行业的进程:原本很简单的“称称体重”这件事,被赋予了健康管理、云健康、健康档案、孕妇、儿童健康等诸多理念,一时间如果买个没有蓝牙功能的体重秤,没有下载个APP管理体重,会感觉丢人,甚至被人耻笑。体重秤在这个华丽的外衣下更是被寄予了资本的厚望,希望尽快能到资本市场去搏一把,能上市,能圈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本来做体重秤的都是靠卖产品赚钱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感召下,产品不卖了,直接免费送给用户!以此期望在短期内实现用户数量上的飞跃,进军资本市场,达到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牛来买单”的效果。
 
  但是,凡事皆有道,违背规律的行为,最后都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体重秤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格局的产品,非要无端放大,产品是无法、也不可能承载如此的重负,表达不了这么大的价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快速死亡,非常可惜。他们本来可以在各自领域,悄悄地、小规模地有声有色的经营。体重秤、血压计、胎心仪、体温表、手环等等,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小型家用电器、家用医疗设备,有需求有市场,但绝对格局不大,就适合传统的生产、经销模式,承载不了再多的内容。事后复盘这些事件,只能用一句话来评论:这脑袋是让驴给踢了。
  这是全社浮躁心态的典型表现,影响面很大。不仅仅表现在小格局的产品上,许多本来格局挺大的产品、创意,也因为浮躁而乱了阵脚,因为浮躁而急于成功,因为浮躁而缩小了视野,一点点把很大的格局引入了死胡同。
 
  我们知道,互联网医疗是个新生事物,无论从产品角度还是从受众的接受程度,都还在初期阶段。但医疗是个巨大的市场,是需要从大的格局上思考问题的,非如此,不能成功,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捷径。
 
  从产品角度,互联网医疗能给人们带来什么,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形式。做个APP,把医生和患者连接起来,是行不通的,而且已经被这两年来众多失败的案例所证明。
 
  冷静的分析,互联网跨越时空的性质,它天然的服务对象就该是普通大众,这种服务能力的提供,应该不仅仅来源于医生、医院的人工,更要来源于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源于因它们的交叉组合而产生的服务能力。这种新型服务能力借助于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医疗。
 
  当然,这是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研发力量的,也就注定不会在短期内看到经济效益。最近两三年没有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实现盈利,就证明了这个问题。也正因为困难,一旦跨越这个门槛,必将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这就是大格局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大格局的困惑之所在。
 
  可惜的是,我们看到,许多有实力的企业,缺乏这样的眼界。例如有些药企,年营业额都过百亿了,却干起了O2O送药上门的生意。不是说这个生意不能做,而是说他们本来可以从更大的格局出发,去研制新药,好上加好,做大做强。人工送药上门,仅仅是流通的变革,实在是没有技术含量,而且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迅速攀升,基于人工的业务,注定是一条不归路。大格局之下紧盯小胡同,可惜了。
 
  另有一些企业,融到了钱,得到了资本的认可,本应沉下心来夯实产品和服务,但要么是去做黄牛,做起了号贩子,要么就是去开诊所了。所谓“不忘初心”,成了一句空话。
 
  各位,大大小小,小小大大,你是如何取舍、如何定位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