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精选阅读 > 医药市场机会来了! 2000亿口服药将被踢出医院

医药市场机会来了! 2000亿口服药将被踢出医院

2016-04-1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零加成、药占比双重政策之下,医药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零加成、药占比双重政策之下,医药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近日,一位热心微友表示,江苏医院零加成政策实施后,无锡某医院院长定下军令状:今年要将其下属自费药房在2000万年基础上,做到1个亿!
 
  1/2的口服制剂将被挤向零售终端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
 
  上述江苏某医院的例子虽然是个案,但是相信并不是孤例。在药占比猛降的大棒下,将会有非常多药品从医院药房转移到零售市场。按照国务院要求,要降到30%,那么将会有多少药品转移到院外,这个市场会有多大?
 
  海通证券近日发表的研报表示,如果药占比严格执行,意味着三分之二的门诊用药(口服制剂)将被挤出院外。对于具体的量,海通证券给出了这样的计算方法:
 
  1)2014年国内医院药占比约38%。如果压低至30%,意味着1/4以上的药品将被挤出医院;
 
  2)医院用药结构中,约55%为针剂,约45%为口服制剂。针剂风险大,在院外没有注射渠道,因此只能是口服制剂流向院外;
 
  3)药品总量挤出1/4,且只能是占比不足医院用药一半的口服制剂被挤出,意味着1/2的口服制剂将被挤向零售终端。
  对工业企业而言,营销渠道的改革已经关乎存亡。

  2016,零售市场的增速将改变
 
  海通证券还在研报中表示,他们在草根调研发现,探索院外销售路径已成为工业企业共识,除了上述药占比下降原因外,短期来看渠道下沉是工业企业对抗招标降价压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本轮招标很多企业选择了局部省市弃标。如果仍想维持销售,零售终端成为唯一渠道。
 
  “三明模式”严厉的控费措施,为我们研究处方外流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宜的天然样板。而从微观情况来看,短期过快的价格下降使得很多临床上仍需要的处方药品种被挤出院外,零售药店成为承接这部分处方的最主要场所。
 
  在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部分综合医改试点省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若药品控费措进一步严厉,将加速处方外流。
 
  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公立医院终端的药品规模为9517亿元,而同期药品零售终端的市场规模仅为3111亿元。
 
  如果药占比严格执行从38%压低至30%,从公立医院终端挤出的处方药规模将高达2000亿元以上。配合行业内生增长,未来几年处方外流趋势足以使零售终端的规模翻倍。2016年药品零售终端的增速就将开始反转。

  谁将受益?
 
  该热心微友表示,药占比重压下和零加成后创收模式改变,依赖医院处方驱动的院外销售会发力!零售市场火了,尤其是医院紧密型药店要火了!
 
  海通证券分析师余文心在研报中表示,处方药的导入,将对零售药店的业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1)处方药导入后,零售终端将直接对接大量的慢病和重大疾病患者,渠道价值和对工业企业的话语权将大幅提升;
 
  2)同时,患者资源以及大数据的沉淀,也将使零售药店药事服务、慢病管理等创新业务落到实处,并可能与医保、商保产生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创新。
 
  处方外流过程中,两类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1)具备较好零售基础的大型流通企业,如嘉事堂、国药一致、上海医药等;
 
  2)品牌化连锁药店,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
 
  在未来院外处方药市场的竞争中,这类企业具备两项优势:
 
  1)良好的医疗机构资源,以及丰富的处方药运作经验。
 
  2)优质的处方药供应链:例如国药一致、上海医药在新特药领域的优势,以及嘉事堂通过PBM形成的全品类低成本供应链优势。此外,国药、上药、嘉事堂、九州通等企业,也都与BAT、人寿等“门外的野蛮人”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未来如果处方药网售全面放开,除自身从医院引流外,C端自发流量也拥有良好的保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