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张强医生在朋友圈爆料称融资已成功。至于是不是此前高调宣称的1亿元融资、投资机构又是哪些,张强没有具体透露。
在此之前,各色医生集团的“万物生长”之势都在继续!
下一个夺取业界目光的会是谁?
一年来,翻来覆去多少篇文章书写医生集团,笔者认为,段涛院长的文章评论得恰到好处:
自由执业医生集团:离开体制,去私立医院做员工并不是这些医生们的意愿,因为去私立医院工作还是MoneyTalks,不是PhysicianTalks。但是,如果你成立了“医生集团”,想要做连锁做大,最终想把“医生集团”去IPO上市,还是要回到MoneyTalks。这是个轮回,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人在Talk,是选择的结果,谁都别埋冤谁,愿赌服输,你得明白你想要什么。
多点执业医生集团:“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医生多数是三甲医院的正当年的中青年骨干,有技术,有能力,有想法,不安于现状。他们不愿意放弃公立医院可以带来大量患者,学术地位和既得利益的平台,又向往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舞台,不甘心只依附于医院,只从属于大佬们。现在的大佬们往往年纪并不老,也不会轻易在短期内退出舞台,与其冒着被逐出门的风险直接和他们竞争,还不如去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闯出一片新天地。将来一旦时机成熟,可以直接脱离体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生集团”,来兑现自己的价值。这些人,这种组织是资本的最爱,但这种“体制内医生集团”也有风险,它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默许和医院领导的默认,没有这种默契的配合,这种游戏玩不下去。如果一直是保持“体制内医生集团”的状态,也没有太大的投资意义,因为仅仅靠业余时间是无法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果“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医生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其他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去赚钱,相信院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就算领导看得下去,大佬们也会看不下去,群众也会看不下去。
大佬医生集团:各怀鬼胎的医生大佬们连续N轮投票连一个候任主委都选不出来,你还能指望他们能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组成一个医生集团?世间的纷争无非是“名”和“利”之争,在学术组织的选举和运行中,无数的案例说明,大佬医生们是无法很好合作的,每个人都想当King或者Queen,都想以我为主,不想去配合别人。为了“名”无法很好的合作,为了“利”,更不能指望大佬医生们能够在一起组成一个很好的“医生集团”。如果这也可以称为“医生集团”的话,那么中华医学会早就是最大的“医生集团”了。
说得这么清楚了,今年的医生集团琅琊榜上,谁是榜首呢?谁以医生为主导,谁以利益为纽带,谁的商业模式清晰……谁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且在4月21日见分晓……
2016中国医生集团大会
时间:2016年4月21—22日
地点:北京望京昆泰酒店
支持指导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主办单位:E药互联网研究、E药经理人、思享广告、中国县域卫生
战略合作媒体:掌上医讯、独角兽工作室、医客、医学论坛网、当代医生、好大夫在线、火石创造
支持媒体:搜狐健康等
————————————————
》七面埋伏
在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的大政策之下,医生集团正在迎来其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刻。
然而,政策导向、资本渠道、患者来源、医保打通、医生品牌、医疗质量、移动医疗等七处痛点让医生集团凭添许多烦恼。将主题定为“自由执业,分级诊疗”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志在将交流聚会的平台,转型为帮助医生集团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平台。
》对接县级医院
“第三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与“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同时同地举行,意在对接医生集团与县级医院,既可借助医生集团的医疗资源助力县级医院提升学科建设,又能增加医生集团多点执业业务落地的机会和可能。
针对医生集团的中国首个产业基金成立
站在政策推动以及需求拉动的双重“风口”上,医生集团注定要风生水起,然而越来越趋于理性的资本,并不如想像的那般趋之若鹜。医生集团究竟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4月22日下午,制药企业、投资机构、互联网公司、保险公司将与医生集团现场激辩,共话医生集团的资本未来。
本次大会上,针对医生集团发展的中国首个产业基金宣布成立。
》塑造医生品牌
医生集团的起步多数端赖于创始人的个人品牌,但在其成长道路上,“一个人的集团”被认为不具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严重影响其融资前景以及业务的扩张。
在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将发布品牌医生成长计划,宣布成立品牌医生学院,携手国内顶级医生平台,计划在未来3-5年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至少10万名医生提升执业水平与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