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感冒药,这两年来,不少调查显示,日本的医药品和保健品一直是中国游客最爱。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日本咨询公司hotto link与上海普千商务咨询公司通过分析新浪微博,公布了中国人在日购物排行榜,其中,医药品消费999件,位居榜首,眼药水和降温贴单独排在第四和第九位。而在医药品中,游客购买最多的则为感冒药、胃药等。而在2015年春节假期,医药产品的消费量已经飙升到3982件,热度还在持续上升。
日本媒体在描述中国游客在日扫货的状况,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爆买”。赴日留学的小娜在札幌的一家药妆店中打工,她告诉《E药经理人》,感冒药、儿童用药、外用膏剂、退热贴、止痛剂、眼药水等均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很多产品中国游客贡献的营业额已经超过本土的销售额。
疗效在于辅料
日本医药品分为三种:第一类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第二类则需要和药店专驻药剂师商量,第三类则可以任意购买。中国游客购买的多为第三类医药品。
根据日媒统计以及国内一些论坛上的推荐,武田
制药鼻塞退热感冒片、池田模范堂儿童感冒药、第一三共制药AG NOSE鼻炎喷剂、エスエス制药感冒药、龙角散、大正制药的一系列感冒药产品、协和药品儿童感冒药等均是游客感冒药“购物清单”首选。
来自北京的颜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日本买药,之前他就在日本买过治疗
咳嗽的龙角散和大正制药的一款感冒药,这次他的目标也是这两种产品,他的切身体会是这两种药品均见效快而且效果很好。
口碑效应,对于疗效的认可,可能是游客热衷于日本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日本感冒药的疗效是不是真的优于国内产品?
国家食药监总局执业药师考试认证中心专家顾问康震告诉《E药经理人》,化药感冒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醋氨酚、麻黄碱、双氢可待因磷酸盐、
布洛芬、氯菲安明马来酸盐等,有解热镇痛、镇咳、缓解鼻塞、抗过敏等作用,根据针对症状的偏重,在含量和组合上会略有不同,但有效成分和组合并不会有太大差别。因此,影响药品疗效的主要是辅料的质量。辅料会影响
药物生物利用度、溶解度、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崩解时间等药理指标,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在体内的吸收情况。如果辅料的质量不好,药品放置时间较长,或者存储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制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最终疗效。
而相比于日本,目前国内没有完整的辅料认证体系,在生产过程中,相关指标要求没有国外要求严格。因此,很多辅料在质量上跟国外有很大差距。康美药业OTC总监李从选也同样感到国内的辅料质量跟国外相比差距很大,重视度也不足。“国内在进行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时,更关注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达标,对于跟辅料相关的一些药理性质的检测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可能会对制剂的最终疗效产生影响。”同时,他指出,很多药品在生产工艺、原料纯度方面也很难达到国外水准,这同样会对药品疗效产生影响。
儿童用药也是赴日购药的一大热门。在很多网上推荐“必购神药”的帖子中,都占有不小的比重。小路在日本工作,每次回国,她都要给数位国内的朋友带回来很多小林退热贴和面包超人的止咳糖浆。
儿童用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受到关注的问题,由于儿童是特殊人群,比较难以开展临床试验,在国内,儿童用药一直是成人剂量缩小规格,日本在这方面也是对成人剂量进行减量,并进行口味改良。中日在儿童感冒药方面主要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品种和剂型更为缺乏。据快克OTC总监石永林介绍,国内的儿童感冒药市场,以氨酚黄那敏类为主,比较常见的大概有三四种。日本的儿童感冒药品种相对多一些,仅在札幌一家药妆店中,就共有12种儿童感冒药产品。
精细设计加分
曾有网友用“人性、细节、效用”来形容日本感冒药品。如果说在药品的疗效差异上还需要更多科学证据去验证,但日本一些药品在包装设计、使用方式人性化这些印象分上毫无疑问已经超出国内药品一截。
康震表示,由于在药物针对的适应证方面划分的更为精细,日本药品的类型相对比较丰富,中国游客确实可以买到一些在国内买不到的品种。而一进入药妆店,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丰富的种类。他坦言,他也会被这种氛围吸引,购买药品。
日本药企在药品设计上考虑到更多的患者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以第一三共一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喷鼻剂AG Nose为例,根据个人需求的不同,这款产品设计出温和型、清爽型以及防滴漏紧贴患部滋润型这3种类型。而儿童使用的面包超人止咳糖浆也改良成草莓和桃子口味,让儿童服药更为容易。
在药品剂型上的考虑和创新也更多。康震介绍,日本一种胶囊型的一次性滴眼液,使用方便,杜绝了反复使用污染的可能。现在国内也有企业在从日本引进这种技术。日本还有喷在手上就成型的液体创可贴也很受欢迎。
李从选曾经代理过日本一个益生菌品种,其采用的是微丸制剂。因为益生菌在肠道起作用,微丸可以保证有效成分不会被胃酸灭活,到肠道才开始起作用。国内的类似品种没有采用这种制剂形式的,即使有效成分含量再高,也会有很大一部分被胃酸灭活。
即使是在药品说明书上,日本也会关注到细节。2004年开始,日本24家制药会社组成了“药的合理使用协会”,针对那些因日语不通而在日本药铺买药的外国人,制成了说明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图形文字”,表示的注意点共计51种。如今,还将日语服药插图说明翻译成简繁体中文、英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五种语言。
实际上,在这些药品设计上的差异体现的是中日用药基本需求点上的差异。一位专家表示,国内主要以满足临床用药为出发点,药店里的药品还是以临床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求就可以,给患者自由选择的空间比较少。而国外会把使用方式和剂型改变当做创新的一种方式,国内更多看待创新是成分、用药给药途径的创新,对以上剂型改变、使用方式重视
不够。
在石永林看来,日本的OTC产品,虽然种类比较多样,但是品牌比较集中,主要由几家著名企业生产。中国则是品牌繁多,销售前十名的成人感冒药一共也只占市场份额20%左右。同一个品种几百个厂家在生产,市场竞争无序,多是在价格战上下功夫,很少企业去关注细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