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拿到第一张三甲医院牌照 泰康为此花了50亿
摘要:9月29日,泰康人寿与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泰康人寿拟以50亿人民币总额获仙林鼓楼医院80%股权,并将控股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险企拥有的第一张公立三甲医院牌照。
9月29日,泰康人寿与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泰康人寿拟以50亿人民币总额获仙林鼓楼医院80%股权,并将控股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这是中国险企拥有的第一张公立三甲医院牌照。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表示,收购该医院的直接原因就是为构建“保险+医养”新型医
疗养老保障体系。
在陈东升看来,医疗资源是当代养老社区建设中密不可分的部分。“一个人寿保险就是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医养是一个自然延伸,就是跟人寿保险相当相关性和协调性。我们有资金优势、客户优势、产品优势,所以把这个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创新。”他解释道。
而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尝试养老社区探索的险企之一,泰康人寿目前已拥有7个在建养老社区,其中包括2015年第一个开业的北京“燕园”,即将于2016年试运行的上海“申园”以及广州“粤园”,还有如苏州、三亚、武汉、成都的养老社区都将于2018年左右竣工。
“目前南京的养老社区建设还在审批中。”泰康人寿副总裁刘挺军透露。但与之相配套的医疗资源已经备齐。这样看来,未来“一个医院+一个社区”或将成为泰康人寿养老社区的标配。而陈东升表示,除去直接收购医院外,养老社区自建康复医院(如燕园),与武汉同济医院、广州中山医院的合作,参股民营医院也将成为布局医疗领域的其他范本。
实际上,泰康之家的发展是我国保险业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中国保监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有9家保险公司已投资或计划投资25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12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199亿元。其中,泰康北京和合众人寿武汉养老社区一期项目已投入运营。除泰康人寿外,还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合众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阳光保险8家保险公司。
在泰康人寿的规划中,据陈东升此前公开透露,医养是泰康的战略核心,将在每个养老社区里配套一家医院,未来在满足社区内医疗需求后,还可以对外接诊。再加上此次收入囊中的三甲医院,泰康人寿的医养战略落地呈现加速态势。
与此相关的是,此前,泰康人寿旗下已经全资设立健康管理公司,整合现有健康管理服务,如私人医生、海外医疗等医疗服务,未来整个集团都可以采购并使用这些服务。
陈东升表示,未来泰康人计划在江苏“保险+大健康”产业投资百亿元,包括多项举措,除去继续投资仙林鼓楼医院一期、二期项目外,泰康人寿将在仙林鼓楼医院周围建立一家新的大型养老社区,这也是继投资泰康之家·吴园(苏州)养老社区后又一个位于江苏省的项目;同时泰康人寿仍将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通过改制、收购、托管等方式参与江苏省公立医院和企业医院投资。
9月24日,泰康人寿携手胡润研究院首次联合发布了中国首份针对高净值人群养老和医疗需求的专业报告《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
《白皮书》调查显示,高端养老保险市场呈现出养老社区和定制化服务相结合的特点。高净值人群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养老观念将持续转变,他们一方面通过关注“享受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养老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开始关注中高端养老社区。
而大部分高端养老保险产品聚焦于定制化、良性产品组合以及特色增值服务上。高净值人群对于自身的养老生活规划得更早、更丰富,因此对于高端养老保险产品所涉及的多方面保障需求更大,包括医疗与健康管理、财务、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等方面。
然而,市场人士担忧,如果照“保险+医养”的模式走下去,泰康人寿将不得不背负上重资产的包袱,例如养老社区土地、医疗机构长期投入这些成本将进一步拉长泰康人寿的投资回报周期,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巨大压力。
陈东升对此毫不担忧,据他透露,公司今年年底的偿付能力将达到190%,远高于保监会对险企正常投资设定的标准,而在2016年第二代偿付能力标准实施后,公司这一数字将达到280%,无怪乎陈东升在发布会上豪言称“就算十年不上市,我们的资本也是充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