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医生路遇“扶不扶” 智慧之举致双赢

医生路遇“扶不扶” 智慧之举致双赢

2015-09-2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

  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日前,有一位医生路遇“扶不扶”事件,这位医生的做法值得我们点赞,也为“扶不扶”问题找到一种正确处理方式。

  老人街头晕倒过路医生喊“替我作证”后救人

  21日早晨7点20分左右,在徐州市区石磊巷,一名白衣白发老人斜挎着小书包,左手拎着一个包裹,沿着石磊巷行走。在到达彭城路路口时,老人突然像“木桩”一样,径直向前栽倒。

  在老人身后,有两人快步上前,其中,一名中年男子离老人最近,蹲在老人身边。该男子向身后两名路人喊了一句,“我是路过救人的,请你们帮我做证啊。”随后,男子慢慢将老人扶正。此时,老人面部满是鲜血,男子劝阻了其他人要扶老人的举动,他给老人按了脉搏、胸口,又用手抠开老人嘴巴查看。接着男子打了几个电话,不一会,就有一人推急救担架车过来,男子和来人抬起了老人,并喊“老人可能伤到脊椎,大家千万不要来帮忙抬”。

  因老人家住附近,有人通知了老人家人。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大家才知道救人者是徐州中医院骨科副主任何秉辉。

  据了解,何秉辉当时发现情况后,判断老人因突发心脏或大脑疾病摔倒,可能伤到了脊椎,因此,阻止了其他人贸然上前扶。他先是检查发现老人心脏搏动正常,不需要做心肺复苏,随后,又检查老人口鼻,判断是否要做人工呼吸。老人当时虽然呼吸微弱,但何秉辉掐了一下他的虎口,发觉有反应,也排除了需要立即人工呼吸。当时他一边劝阻别人移动老人身体,一边与医院取得联系,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设备,老人一入院就被推入了抢救室。

  老人的儿子李先生接到邻居电话时,穿着睡衣就赶到了现场,由何秉辉带着,将老人送到医院各科进行检查。因为匆忙,李先生身上没有带钱,何秉辉带他办住院手续时,从身上掏出了1000元垫付了押金。经诊断,老人额头、脸颊有伤口,颈椎水肿,伤情较重,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目前已脱离了危险。

  事后,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何秉辉表示,当天他发现老人摔倒后,立刻上前救助。此时,一名过路骑车人喊住他,说老人摔得这么重,要小心扶他后讹你。“听他这么一说,我当时确实犹豫了。”何秉辉告诉记者,他最近也看了不少因扶人产生纠纷的新闻,不过当时身边还有其他路人,所以他才喊了一句让大家帮他作证的话。事后,他一直为自己的这句话感到惭愧:“作为一名医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能犹豫呢,即便没人作证,也应该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在送老人入院后,他已经当面跟老人儿子道歉,说自己曾经说了一句医生不该说的话,到了第二天,他又两次向伤者家人道歉。

  对于何医生的道歉,李先生表示家人非常感动。“在别人劝阻的情况下,何主任还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现在他还因为说了这句话内疚,我们家人更加过意不去了。”

  “替我作证”或不失为走出“扶不扶”困局的智慧之举

  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和让人颇为纠结的沉重话题。“替我作证”、“先拍照再施救”等既能确保自身不受损害还能帮助摔倒者的措施,或不失为走出“扶不扶”困局的智慧之举。

  老人跌倒了,上前扶一把,原本属人类受同情弱者怜悯本能驱使的举手之劳,如今却成了需要思虑再三的一道难题,甚至极有可能酿成出力不讨好、救人反被讹的风险之事。究其原因,也许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咎于人们的冷漠与无情,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基本信任才是问题根本症结所在。“替我作证”、“先拍照再施救”等的行为初衷,就是为了获得“证据”、规避“风险”,为构建人际间的信任关系,奠定“眼见为实”、“立此存照”的事实基础。

  与“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德良知同理,趋利避害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性本能。尽管与不假思索和毫不犹豫的急公好义相比,“替我作证”、“先拍照再施救”的确不无谨防被讹的心理隔膜痕迹,但何尝不是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人之常情?较之于爱心泯灭的“不想扶”和心存疑虑的“不敢扶”,这种行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不是惧怕于好心遭恶报而畏缩不前的消极观望,而是主动规避风险的积极搀扶。其程序的可理解和结果的正能量值得肯定。相信由“先拍照再施救”智慧式救人多多益善的量变累积,迟早会带来最终走出“扶不扶”迷局的质变飞跃。

  另外,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呼吁,那就是加快相关立法进程,用法律来给好人撑腰。而“好人法”也在千呼万喊中“走”了出来。杭州、北京相继出台“好人法”,上海日前也启动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立法工作,拟对公众无偿参与救治免责,以鼓励更多人加入街头急救,通过立法扶起我们的道德。

  上述举动确实激励人心。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司法实践中,让讹人者犯罪成本上升,救人者不再蒙受不白之冤,才是正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