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良医不可一蹴而就 宁缺毋滥

良医不可一蹴而就 宁缺毋滥

2015-09-0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最近,国家为了缓解院前急救、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现状,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及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最近,国家为了缓解院前急救、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现状,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及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这项举措引起广泛医生的不满,这是变相降低急救和儿科医生的执业门槛,患者能放心么?

  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06人。其中,儿科医生缺口更大,每千名儿童仅拥有0.25名医生。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至少还缺20万名儿科医生。而中国0~14岁儿童超过2.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6.6%。由于抵抗能力弱,儿童患病的机会往往大于成人;国家又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儿科医生的短缺到了红灯紧急状态。病人越来越多,医生数量却无法同步增长,于是国家迫不得已降格录取医生,缓解看病难。而我国医生除了数量不足之外,好医生数量也不足,医生素质参差不齐。例如,协和医院是国家级水平,县医院是县级水平,乡镇医院是乡镇水平。医生水平相差悬殊,加剧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既然医生这么短缺,为什么降低门槛不可行?的确,只要稍稍降低一点门槛,就可以迅速增加医生数量,缓解燃眉之急。但是,医生是一个关乎生命的神圣职业,只有经过最严苛的训练和考试,才能成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医生是公认的“晚熟”职业,不可能人工“催熟”。创造一个尊重医生的社会环境,良医才会蓬勃生长。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必须百里挑一,优中选优。良医不是“速成品”,无法“批量生产”。培养一名良医,不仅需要选择一颗“良种”,更需要漫长的等待。倘若急于求成,盲目扩大数量,就如同往美酒里掺水,自毁品质。

  医生有良医和庸医之分。良医治病,庸医要命。而庸医之害,甚于无医。如果良医短缺了,就用庸医来充数,无异于饮鸩止渴,拿人命当儿戏。降低当医生的门槛,必然导致医疗质量下降,最终受害的是患者。让不合格的人穿上白大褂,等于让“隐形杀手”混入医生队伍。所以,在医生准入这件事情上,任何国家都不敢“任性”,宁缺毋滥。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物以稀为贵。大凡稀缺资源,价格必然较高。医生短缺,从眼前看令人忧虑,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目前,我国的医生还是“单位人”,无法自由流动,其薪酬标准基本固定,与市场需求无关。但是,当医生摆脱体制的束缚,实现自由执业后,其薪酬高低将由市场来决定。允许自由执业,医生成为市场的人,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生的收入由市场来决定,或者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儿科就变得有利可图,医生可以获得与劳动相等的报酬,多劳则意味多得。可以极大提高医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儿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既然医生是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其薪酬自然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当医生成为一个高收入、有尊严、有地位的职业时,必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学医从医,从而源源不断地增加医生总供给。如此一来,看病难就会逐渐缓解。

  儿科医师短缺的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医生短缺,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然而,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并不能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投身儿科,却可能使本来无法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差生,通过加试的分数取得儿科的执照。在儿科医患矛盾异常尖锐的当下,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就是:儿科是劣等医生。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培养良医是百年大计,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儿科医生要求应该更高。创造一个尊重医生的社会环境,良医才会蓬勃生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