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天津爆炸 医务人员的爱与酸楚—8·12 天津爆炸事故医疗救援纪实

天津爆炸 医务人员的爱与酸楚—8·12 天津爆炸事故医疗救援纪实

2015-08-1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睡梦中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郑锴被医院电话叫醒。“塘沽爆炸了,赶紧调配人过去!”想到三更半夜把别的同事叫醒不太合适,郑锴决定只身开车前往。在市内等红灯的间隙,他从微信中看到了爆炸蘑菇云的图片,得知前方十分紧急。

  13日凌晨1点半,睡梦中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郑锴被医院电话叫醒。“塘沽爆炸了,赶紧调配人过去!”想到三更半夜把别的同事叫醒不太合适,郑锴决定只身开车前往。在市内等红灯的间隙,他从微信中看到了爆炸蘑菇云的图片,得知前方十分紧急。

  虽然心里已有所准备,但当车行驶到京津高速时,他还是被眼前呈现出的危险紧张气氛震撼了。警察不停地在维持秩序,运输武警官兵的车和消防车都是双闪,一辆一辆往塘沽方向驶去,救护车一辆一辆从迎面驶来。

  “当时感觉我们就是在往上冲,无论是警察、消防战士,还是医生。”郑锴回忆。

  1个小时后,他到达了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塘沽医院)。作为当地三家大型医院之一,医院已经涌入上百名患者,远远超过了一般情况下急诊的最大量,一些重伤患者在大声喊叫,血迹随处可见。患者大部分是事故附近的居民,身体很多部位被玻璃渣划伤,医务人员马不停蹄地为患者清创消毒、缝合,一位接一位。虽然人手短缺,但大部分患者都得到了基本治疗。

  一片繁忙中,郑锴自己联系到了医院院长,当时医院里正在进行一台开胸手术,刚到的郑锴没有上手,与手术医生简单交流后,便去查看病房。凌晨5点,患者集中涌入潮已经退去,与当地胸外科医生交接安排好工作后,一宿几乎没睡的郑锴准备赶去当地另一家帮扶医院的门诊。他后来得知,当晚和他一样赶来参加现场救治的还有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3位同事。

  就在郑锴到达塘沽的时候,天津市后方医院也正在进行全院大动员,严阵以待。

  13日下午,集中救治的繁忙状态似乎已经结束,但医务人员身上的担子一点也没有放松,大量工作需要精细化,稍不注意患者可能出现新的伤亡。爆炸伤患者对医生有着强烈依赖,医生一句话可能是对患者莫大的安慰。专家强调,医生要通过肢体接触、语言交流向患者传递安慰和信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巨大爆炸冲击波可让玻璃深扎至墙,甚至有人被冲击波直接贴到墙面上,肉体重创可想而知。伤者中,大多是家庭支柱或独生子女,灾难让一个家庭承受的悲痛难以想象,从事心理辅导医生加入到救援队伍。

  主人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柴艳芬

  灾难面前,看似清醒和理智的医务人员,其内心是柔软的。柴艳芬是天津重症专家组成员之一,她与郑锴等其他3位同事被安排对口交接塘沽港口医院。在那里,一名消防战士静静地躺在重症监护室,除了专业救治,柴艳芬对他还多了一份牵肠挂肚。每次去,她都会在他床前多站一会。不在当地时,柴艳芬也会时不时了解他那边的情况。

  这名战士在查看火情时发生了爆炸,面部损伤严重,冲击波造成的眼部淤血十分明显,浑身都是玻璃碴造成的划伤、大大小小的血道子。“看到他那个样子真的觉得很心疼。小战士,看到他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这么小的年纪都已服从命令赴汤蹈火,我对他们多了一份敬重……”

  说起这些时,这位掌管着150多位员工雷厉风行的急诊科“大家长”放低了声音,降低了语速。

  医务人员的辛酸也鲜为人知。事件发生后,睡眠缺乏和疲劳让郑锴老毛病牙痛又犯了,着急出门的他忘了带药,强忍牙痛工作,最后忍无可忍,进行了牙髓减压后,又投入工作。

  事故当夜,柴艳芬突发腰痛,13日凌晨1点赶赴医院,抢救完本院接诊伤员后,下午又支援塘沽,第二天回到家时已是晚上12点。

  天津市眼科医院眼外伤科孔怡淳副主任医师家有两位亲人住院,但当听到医院需要增派医务人员的消息,半夜主动来到医院。一位护士甚至“狠”将年幼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赶到医院。眼外伤科主任姜浩提前结束休假,连夜赶回医院参加救治;张云鹏主任除参加自己医院救治外,三赴当地医院,爆炸后53小时内,仅休息5小时。玻璃体与视网膜科韩泉洪主任连续手术14小时。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金主任支援天津市眼科医院,对患者进行皮肤伤口缝合,从上午10点一直干到晚上6点。在塘沽,医务人员更是连轴转,很多干脆住进医院。

  13日下午,距离事发地3公里的泰达医院,门走形了,玻璃天花板碎裂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派来的专家和天津专家们顶着被危险品毒害的风险,在这里商讨救援方案。

  爆炸事故中,天津市共有40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伤员救治工作。他们既是亲历者又是救护者。有的家庭受到重创却来不及整理就赶往医院,有的在医院通知之前就已自行前往参加急救。他们对爆炸事故有着多重感受。

  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楼2楼B超检查室外,一位十七八岁模样的男孩穿着一身病号服坐在轮椅上,横七竖八的伤痕刻在他的脸上,双腿膝盖下方绑着白色的绷带。男孩低头看着手机视频。

  当画面移动到距离窗户右前方两三米的距离时,他突然激动起来,对陪伴的亲人说:“我就是在这炸的。”医院里秩序井然,不一会儿,他被亲人推进了检查室。

  主人公:天津市眼科医院汤欣

  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汤欣告诉记者,爆炸伤患者中,不少是在第一次爆炸后关窗户或好奇窗外事故时,被第二次爆炸震碎的窗玻璃扎伤眼睛。对这些患者来说,救治的时间越快,开放式感染的几率越小,后续的视力恢复也可能更好。

  医生们深知这一点。眼科手术中心原本已预约安排好当天的100多台手术,为让爆炸伤患者尽快得到救治,医院第一时间与主管大夫、患者解释,将普通手术停下来,腾出更多的手术间。同时,立即召集不在班的手术室医生、护士、辅检、行政等40多位工作人员到位,全部开放手术前化验、CT、X光检查;开通突发事件医疗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开辟事故救治专门的眼外伤病房,不收取任何费用。

  凌晨2点多,第一批患者开始集中到达医院,经过相关检查,3点多手术即开始进行。不少患者的眼球已破裂,手术中医生尽可能地保住眼球。十几位病情严重的患者在13日上午十点多已经全部完成手术治疗。清创、取异物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在72小时内预防爆炸空气和玻璃带来的感染,第三步是进行挽救视力的二次手术。

  国家卫生计生委自13日开始,从全国调集神经外科、烧伤科、重症监护等医护人员共5批56人,支援天津。其中,北京专家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安宁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组成。医疗队员全部为各家医院的精干顶尖专家,涉及神经外科、创伤骨科、头颈外科,眼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精神科等多个学科。

  主人公:北京朝阳医院谢万木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15日记者见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万木时,他正与专家组其他18位成员一道在酒店大厅里等待当天的工作安排。每天早晨,他们都会重新聚集,接受新的任务。

  13号上午,谢万木正在自己医院出门诊。接到电话通知,被任命为北京援助天津医疗救援的专家组成员,且由不得他选择,当天12:55分去往天津的车票已被订好。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后就奔赴车站。

  到达天津后,他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赶往泰达医院投入救援。当记者问到谢医生接到通知时的第一反应,谢医生说没什么特别的,担心是有的,毕竟这次是化工厂爆炸,有不确定因素,但该来就得来,因为你是医生,必须得来!

  当采访进行到7分钟的时候,谢医生被告知去往天津市中心的环湖医院,于是,他匆匆结束了采访,一路小跑上了车。当记者赶到环湖医院时,谢医生正与该医院专家一块为一名伤情严重的爆炸伤患者进行会诊。

  会诊从早上8:30一直持续到中午12:00。记者了解到,这名伤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严重感染并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中午,医院内其他医护人员已经在吃午饭,谢医生与其他专家的会诊仍在继续。

  会诊结束后,没有一秒停歇,谢医生又匆忙赶回酒店,听候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记者一路跟随,早上中断了的采访,依旧没有时间继续。

  当晚,记者短信询问谢医生此次参加救援最大的感受,谢医生复:“传递正能量,所有的大夫没有因为潜在的危险退缩或抱怨过,包括当地的医护人员,援助专家,都没抱怨过辛苦劳累。”

  与在前方奋不顾身抢险救援的消防人员一样,在后方不辞辛劳积极救治伤者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最可爱和最值得尊敬的人。

  8月16日,14点20分,4位刚刚从前线换下来的消防战士因头晕干呕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协调其他患者准备专门病房、准备氧气供应、会诊、检查、开药,在医务人员的团结协作下,一个小时之内即初步判断了病情,并妥善安置了战士。

  初步认定,四位战士均有低钾情况,有战士蚊虫叮咬以后身上还出现了荨麻疹。但呼吸道、血氧、心脏没有太大问题。

  接诊战士期间,四五名自称志愿者的年轻人来到医院向医务人员索要爆炸伤患者名字,说是要发到网上做寻人启事。

  因无法得知其真实意图,也为保护患者隐私,经请示上级领导,医务人员拒绝了其要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柴艳芬希望,在灾难面前或日常医疗工作中,能有更多的国家或相关机构主导组织的志愿者或义工到医疗机构提供规范的服务。

  天津市政府发布消息称,遇难者为114人。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天津30家医院都接收了患者。已排查698名伤者住院治疗,全力救治57位危重伤员(含危重症20人),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下,已有77名伤者出院。

  事实上,参加救援的医生们也被浓浓的社会正能量感染着。

  郑锴告诉记者,在看牙时,出租车司机听说他是救援医生,坚决不要钱。

  在塘沽医院门口,不少志愿者手举纸牌,上边写着:“爱心人士专车护送”,弥补了120急救车的不足。开始是自发的,后来形成组织,送水的、送吃的、运输的,各司其职。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志愿者送来的水和纸巾堆放在大厅一楼;十几个孩子跑来献血。在医院的组织下,志愿者积极帮助医务人员登记患者信息。13日中午,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厂家、设备药品、防护器械纷纷致电打电话表示捐助。

  汤欣介绍,眼科大的用药厂家、手术器械商也纷纷将抗菌、止疼消炎药物、便携式检查设备捐给天津眼科医院,在医生的院外会诊中发挥了不小作用。一种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再生的眼内注射药物,一支将近1万元,一厂家捐给医院40支,并表示后续需要还可再捐。

  在事发当地的港口医院,捐赠的食品、饮用水、衣服等物资成车运输,志愿者还帮忙疏散交通。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陆树良表示,分会已作了紧急动员,要求全体专家待命,随时听从中国医师协会的调遣;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已向相关企业发起捐赠药物、器械和辅料等活动,随时准备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向天津捐赠。

  亲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

  感动医务人员的,还有自己的亲人。

  由于平时工作忙碌,柴艳芬很难有时间陪伴女儿。因此,母女俩没少为此事争执。就在事故发生的前两天,俩人还在吵架。

  “妈妈,我长这么大,你从来没有假期,很少关心过我。你告诉我让我自由自在的成长。可是你不知道缺少母爱,我会缺少安全感。你对你的患者有耐心,对我怎么就没有耐心啊。”

  然而,事发当晚,当女儿接听到医院电话时,第一句话便是:“妈妈,你要去医院了,你快起来吧,塘沽发生爆炸了。”在社会需要医生时,女儿给予的还是理解和支持。

  柴艳芬去了塘沽救援一线,女儿也走向了献血点。柴艳芬这才感到,平时看似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女儿,其内心深处仍然充满着善良和爱。

  让医生们深受感动的还有爆炸伤患者和家属的支持。

  事发凌晨,大量患者集中到达天津眼科医院,不可能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救治,患者家属非常遵守秩序,都会安静、耐心地等待检查,几乎没有一个人抱怨和催促。

  一位医生在微信上写道:“昨晚亲眼看见一位女幸存者,穿着白色睡裙,一双都是右脚的拖鞋,一只红色,一只蓝色,右手腕怀疑骨折,身上有玻璃刺进皮肤,她说自己伤得比较轻,排队到今天才处理!”

  隐隐的忧伤

  到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有个别患者的不理解,但都被医务人员当作“小插曲”一句话带过。

  在天津医学大学总医院,早晨交班工作时,劳累的护士没有听到一位患者的喊叫,患者便开始大声质问:“我喊你这么多遍,你有没有长耳朵?!”

  “灾难时期,医务人员永远是不会缺位的。医生,医生,你快救救我。这时候,医务人员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患者对医务人员是尊重和依从的。但一到和平时期就迅速弱化,这是大多数医务人员的感受。”柴艳芬最后说。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