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呈现慢增长态势,但由于更多的医疗机构落实药品零加成政策削弱药店的价格优势、医院药房社会化低于预期、医药电商快速增长挤压市场空间等原因,使得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扩张放缓。但是大健康品类仍表现抢眼,无论是在电商市场还是实体药店市场。
药品零售市场结构调整缓慢
非药品品类仍维持较低份额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方所)“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系统”的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医药工业开局仍呈放缓态势,但包括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在内的子行业增速明显(见图1)。这两个与零售药店大健康相关的品类,是医药工业子行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高出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剂、中成药等其他子行业。
在药品零售方面,药品零售市场的增幅也呈下滑趋势。2014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到2828亿元,增长10.6%,占药品市场总体的22.7%。
从品类占比来看,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由于受新医改社区零差率,以及各地对医保药店的经营限制等影响,药品类销售占比已从2009年的72%下降到2014年度的70.37%;2013~2014年,药品和非药品销售比例保持约7∶3。由于部分城市严格控制医保定点药店对于非药品的经营行为,以及药妆品牌逐步淡出,非药品品类的零售仍然维持较低份额。2013年和2014年,包括中药材、保健品、器械、其他类在内的非药产品在终端的销售占比分别是29.95%和29.62%。
非药品中药材类增长表现抢眼
器械类在网店销售中占大头
非药品类销售占比维持低位,但具体到各品类则有所差异。目前,零售终端经营的非药产品中,中药材、保健品和器械类的销售规模最大,三者合计占整个非药品销售额的75%;分析还发现,终端品类销售呈现多元化格局,如北京等城市的药品占比相对较小,中小城市药店销售则更侧重药品,器械和保健品销售占比都相对较少。
另一个与零售大健康相关的现象是,随便互联网模式的介入,我国医药B2C市场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在医药B2C的销售品类中,医疗器械是主要销售的产品(见图2)。
可以预见,随着企业对互联网售药新政的积极预期,医疗器械渐成网购最大份额的产品;此外,消费者保健意识的提升,也将进一步促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保健食品的增长。
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婚姻状况对体检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5个年龄段10大标准常规体检套餐。
健客价: ¥3650收纳。
健客价: ¥125药箱。
健客价: ¥25家庭保健药箱专为家庭使用和医生出诊设计,具备实用、美观、整洁、方便的特点。
健客价: ¥73壮骨麝香止痛膏:用于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肌肉痛、扭伤。 中老年型钙片:补充钙、维生素D。 活络油:舒筋活络,祛风散瘀。用于风湿骨痛,筋骨疼痛,腰骨刺痛,跌打旧患,小疮肿痛,皮肤痕痒,蚊叮虫咬,舟车晕浪,头晕肚痛。
健客价: ¥19.9活血止痛膏(余良卿号):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关节酸痛。 永龙正红花油:消炎消肿、止血止痛、心腹诸痛、四肢麻木、风湿骨痛、腰酸背痛、扭伤瘀肿、跌打刀伤、烫火烧伤,蚊虫蜂咬、恶毒阴疽。
健客价: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