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药价改革文件,从今年6月1日起,我国绝大部分药品价格取消出厂价和最高零售价限制,药品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这本是政府简政放权、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好事,然而随着“药价改革导致地高辛片价格暴涨10倍”消息爆出,药价改革直接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药价改革导致地高辛片价格暴涨”是误读。首先,地高辛片是低价药,其涨价是依照低价药政策,且其价格上涨后依旧没有突破化学药品日均消费3元的政策限制;其次,地高辛片涨价事出有因,源于原料价格高涨;第三,药品价格上涨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生产,地高辛片价格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而下降。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则表示,市场调节、让价格回归正常利润空间,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是好事。
供求关系导致涨价
近日有媒体爆出,上海信谊药厂生产的0.25毫克×100片装的地高辛片在短短几个月内价格从6.7元/瓶暴涨至68元/瓶。有的消费者担心:如果药品都像地高辛片这样价格大涨的话,就可怕了。
地高辛片属医疗机构急救药品和患者常用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其成人常用量为口服0.125㎎~0.5㎎(半片-2片),每日1次。该品由于市场销售量不大,实为小众品种。
面对种种质疑,直接躺枪的上海信谊药厂回复称,6月1日以来,公司并未调整地高辛片的价格,现行市场价格是“去年国家放开低价药价格后,因成本变化市场陆续调整的”,且调价事出有因。
据上海信谊药厂提供的资料,从2014年9月份起,地高辛片原料价格从7.5万元/千克逐步涨至2015年1月的40万元/千克,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为保证百姓用药和市场需求,该公司维持生产地高辛片,并适当调整了出厂价格,将规格0.25mg×30片的瓶装地高辛片出厂价格从2.4元/瓶调整至8.31元/瓶。“媒体报道的0.25mg×100片规格的地高辛片,我公司已半年没有生产,目前市场销售的是经营企业的库存产品。”上海信谊药厂称。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专家李镭表示,由此看来,地高辛片价格暴涨是由药价改革所致纯属“误读”。而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总经理史立臣则认为,地高辛片价格暴涨直接源于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地高辛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共有11家,但目前开工生产的只有上海信谊药厂和赛诺菲(杭州)。
“企业有批号却不愿意生产,无非是因为生产无利可图。”史立臣告诉记者,地高辛片是处方药,其销售主要渠道还是在医疗机构。但该产品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量并不大,一是副作用相对较大,可替代产品比较多;二是中标价低,医疗机构使用没有动力。
相关资料显示,原来地高辛片30片装的政府最高零售价为2.7元/瓶,100片装的为8.5元/瓶。而30片装的地高辛片在2011年某省的中标价(无论是赛诺菲还是上海信谊药厂)仅在2.3元左右。
“一方面是生产成本与价格倒挂,另一方面医院不太愿意大量采购,产品销售有限,生产企业大多选择退出。但市场上又存在客观需求,供求产生了矛盾,中间商坐地起价就在所难免。”史立臣表示。有消息称,目前赛诺菲生产的30片装地高辛片价格也由不到5元/盒上涨到了42元/盒。
不过,上海信谊药厂强调:“地高辛片是低廉价药品。按照目前市场可查的市场零售价格,我公司生产的地高辛片日均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好事者对100片装的地高辛片日均费用进行核算显示,即使按目前媒体爆出来的最高价每瓶125元、日服用量2片计算,日均费用也仅为2.5元,仍低于低价化学药品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的标准。
药价放开不会失控
“地高辛片价格出现暴涨,正好说明了药价改革的必要性。”有业内人士指出。
资料显示,我国药品政府定价经历了几个来回,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89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药品价格从出厂到批发、使用,进行全面控制;第二阶段是1989~1996年,政府放开绝大部分药品价格;由于放开的结果不太理想,1996~2015年,政府对药品价格恢复管制,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格;2015年,政府再次放开绝大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药品价格。
对于政府再次放开绝大部分药品零售价,坊间传言,是由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爆出“受贿门”,但有权威人士表示,原因之一是“政府最高零售价格管理不能适应形势变化”,最高零售价已不能及时反映和引导市场供求。另外,最高零售价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功能重叠,对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弱,还有定价方式难以因势而变,做到科学合理。
而上述这些均可在地高辛片这个案例上得以体现。事实上,随着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的推行,尤其是药品招标对药价控制越来越严格,绝大部分药品实际中标价已远低于最高零售价,最高零售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高冷的摆设。但与此同时,对于低价药来说,多年不动的最高零售价又是令其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桎梏。以地高辛片为例,在其原料价格猛涨近6倍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坚持以原来的最高零售价作为天花板价,估计连最后两家生产企业——上海信谊和赛诺菲(杭州)最终也只能退出生产。
李镭表示,地高辛片价格上调主要是依据国家低价药政策。“当初,国家发改委之所以出台低价药政策,就是为了覆盖生产成本,让企业获得一定的利润,从而调动厂家生产积极性,保障药品供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低价药价格上涨,不仅是在鼓励已生产的企业增加产量,而且还为吸引已停工的企业重新开工。随着其他生产企业加入,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形成竞争,其价格最终也会趋于平稳。”
有行业人士指出,随着药价改革的推行,除了部分价格扭曲的低价药外,部分原料供应紧张的药品可能会趁机提高价格,如血液制品等。但从总体来看,药价放开并不会导致药价失控。取消了市场零售指导价后,大部分药品的价格仍要经过药品招标、医保控费等重重关卡。即使是专利、独家药品,政府也已经明确将通过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促使其形成合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