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简称“血同”)与血压、胆固醇、血糖等指标一样,是医学界控制、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依据。相关医学专家表示,由于目前社会普遍对“血同”诊疗认知度不足,“血同”指数在我国“慢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突显,亟须通过政策扶持,提升“高血同”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水平,促进相关医疗产业发展。
“血同”指标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血同”是什么?一般人或许并不了解。所谓“血同”即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们日常摄取蛋白类物质中所含的蛋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通过甲基化和转硫途径在体内进行代谢,维持着人体的甲基化和抗氧化两大平衡。
“血同”对于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分子遗传学专家白玉杰教授向记者介绍,如果人体中‘血同’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将会导致其在体内浓度不断升高,使人体的甲基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引发人体多种重大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
“在我国目前超2亿高血压患者中,有75%左右伴随‘血同’升高的情况。同时患有‘高血同’和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达到健康人的12倍。”白玉杰说。
然而,“血同”这一健康指标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当前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血同”指标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和有效控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部医生谢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即便是在他们这样的三甲医院,对于“血同”的检测也仅仅是对特定心脏、心脑血管病人的“特殊检查”,并不属于普查内容。
“也正是如此,我国才会成为一个‘脑卒中’(中风)的高发国。”白玉杰说。“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同步对二者进行干预治疗。进一步加强在临床工作中的‘血同’指标检测,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进行选择性干预,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高血同”病因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血同”指标所具有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和医疗单位尚不具备系统分析“高血同”成因的能力。即便是检测出“血同”指数后,病人通常情况下仍无法得到相关疾病的成因分析和治疗干预方案。
“‘血同’指数的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与环境、年龄性别、疾病史和药物史等等。如果想要控制和干预病人的‘血同’值,首先要系统化分析其疾病成因。”长期从事“血同”研究及基因医疗项目推广工作的孟晓红博士告诉记者。
“系统化的‘血同’检测还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掌握到患者基因中所存在的缺陷,找到先天性引发高‘血同’疾病的病因。同时,医生还应当掌握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全方位评估患者的‘高血同’危险系数,继而为患者制定更为有效的干预治疗计划。”孟晓红说。
但专家认为,以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这种全方位诊疗方式很难全面普及。功能医学专家、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王树岩表示,首先,我国的基因医疗水平与西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各个医疗单位既缺乏技术、设备,更缺基因医疗人才。其次,目前我国功能医学人才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高血同’后期干预治疗环节的能力要求。
“所以我们的医院在面对‘高血同’患者时,只能告诉病人健康饮食、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实在不行,就给患者再开一些合成叶酸吃。但如果引发患者‘高血同’疾病的病因不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或叶酸缺乏,这样‘万金油’似的治疗方法作用就很不明显。说到底还是因为‘血同’疾病的系统化分析水平不高所导致的。”王树岩说。
相关医疗产业仍需政策支持
相关医学专家表示,“血同”指数在我国“慢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凸显,亟须通过政策扶持,提升“高血同”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水平,促进相关医疗产业发展。
王树岩认为,社会认知的提高依托于宣传,如果宣传得当,那么国民对于‘血同’的科学认知将更为全面。同时,应利用新型互联网医疗技术弥补相关疾病诊治环节的短板,提升‘血同’整体检测、干预、治疗能力。
“能够治疗‘高血同’疾病的医生应该是具有遗传学、临床医学、功能医学、营养学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稀缺人才,而我国该领域的医疗资源仍存在明显短板,亟须引入新型互联网医疗技术加以弥补。”王树岩说。
西安时代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孟涛表示,完善包括“血同”基因文集库、危险因素筛查库、干预方案库在内的医学数据库,同时建立能够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出具评估结果和干预方案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将成为“血同”相关疾病检测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如今很多从业者对相关医疗产业的发展前景不无担忧。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尚不明确,对于该领域医疗产业也没有明确的扶持举措,所以很多企业即便克服了研发环节的困难,在市场推广方面仍会存在多重阻力。”孟涛说。
北京301医院博士生导师曾强教授表示,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重要指标,“血同”对于相关疾病的指向关系已经得到医学界充分肯定,指标控制对降低疾病风险也具有重要作用。但与血压血糖等指标相比,“血同”指标在临床中的检测比率、干预治疗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亟待通过政策支持促进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更加重视‘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对于疾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治愈。血同指标检测与控制对于疾病预防与干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需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纳入国家医疗体系加以推广。”曾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