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食品安全”。“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世界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食源性疾病由少数病原引起,如病毒、寄生虫或细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引起肠胃炎,并危及到那些因年龄或免疫功能低下而特别脆弱的少数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食品可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不安全食品每年约与200万人的死亡有关,其中多数是儿童。由此可见,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人人身边的潜在杀手,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迫在眉睫。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街边食用不熟不净食物,比如麻辣烫、烧烤或者火锅,这些食物因没烧熟煮透,或者加工生食过程中消毒不当,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一旦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进入人体体内,就很容易引发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症状出现。”北医三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薛艳强调,食源性疾病每年影响数百万人,有时导致严重甚至致命后果。谨防食源性疾病首先就要管住嘴,勿食不洁食物。
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也是经过冬季贮藏的蔬菜易产生有毒物质的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细菌性、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特别提醒,春季外出游玩聚餐时,勿食毒死,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家畜,鱼虾等;也不要食用任何腐烂发霉的食品,饮料。外出烧烤应到正规超市购买合格肉制品,不购买不食用不认识的菌类和野菜。除此之外,像海鲜这样易携带寄生虫类食物,也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从田间到餐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食品污染,除了在外要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外,在家烹饪时,也有一些规范需牢记,以防止疾病暴发。陈君石表示,预防食源性疾病,首先应养成饭前用肥皂或清洁剂洗手的习惯。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少吃剩饭剩菜,“在家里难免有吃剩的饭菜,剩菜、剩饭一定要等到温度下降到室温才可放入冰箱里,再次食用前需充分加热。”另外,案板生熟分开等细节也需要重视,可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万一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到医院化验检查。”薛艳说,呕吐腹泻易造成身体脱水,所以应及时就医,进行胃肠道静脉补液。像一般的拉肚子、腹泻类食源性疾病大多为自限性,很多轻症患者在适当的护理下,多休息,吃些清淡食物,一两个星期左右就能基本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