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隆重开幕
摘要:心血管病已悄然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10日,记者从第十七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获悉,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与会专家建议,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来防治心血管病,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心血管病联盟医院”。
2015年4月10日,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吴书林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教授、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林曙光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香港心脏专科学院院长陈鉴添(KamTinChan)教授、台湾介入性心脏医学会副理事长常敏之(MinJiCharng)教授等著名专家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心血管病已悄然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10日,记者从第十七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获悉,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与会专家建议,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来防治心血管病,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心血管病联盟医院”。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建立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新常态”。林曙光教授在会上特别强调:“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应对心血管挑战、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建立心血管治疗的新常态,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来颠覆医疗。”林曙光教授指出,“新常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增大医疗事业投入、均衡医疗资源分配、加强临床评价体系建设、改革医学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体系。
左上起图片分别为:吴书林教授主持开幕式,林曙光教授致辞,霍勇教授致辞,姚志彬教授致辞,常敏之教授致辞,马长生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霍勇教授、林曙光教授、马长生教授、陈鉴添教授、常敏之教授出席并发表了讲话。霍勇教授从三个方面对心血管病防治“新常态”进行了阐释,即新体系、新标准、新平台。“新体系”是指从健康到疾病防治专业范围的体系的重建,强调基层和预防为主;“新标准”强调改善国家现有医疗体系中不合理的内容,注重质量而不仅是体量;“新平台”强调合理有效地整合健康医疗产业资源,包括技术和手段的合理应用。马长生教授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解决资源浪费”的角度阐述了对心血管病“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并着重强调了“新常态”建设中医师培训教育、制度保障、民营资本和互联网的重要性。
大会设立了心脏内科学、心脏外科学、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影像学、心血管基础医学与检验医学、心血管护理学等72个专题论坛,全面展现和交流2015年心血管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与新趋势。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医生齐聚一堂,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一场丰富多彩的高水平、高质量学术盛会已经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