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日(1月10日)的报告吧中,我们看到中医药创新之难。但是,作为一种传承数千年的医学,而且当越来越多的中药品种得到科学解析、作用机理明确化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仍然有巨大的创新空间。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有7个中医药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我们不妨来看这些获奖项目所代表的中医药研究新思路。
脑心清:中药保护品种的创新再开发范例
由广东药学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联合申报的“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而白云山脑心清片正是该获奖项目的代表性研究方药之一。
然而,脑心清片虽然是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独家生产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早在2001年即投产上市,但由于产品的作用机制不清楚,且未收入《中国药典》,致使产品的推广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前几年仅局限在广州、北京等数十家医院使用,受益人群少,截止到2005年总销售额不到1亿元,综合效益不佳。
但是,从2006年开始,白云山和黄中药与广东药学院开展合作,在调肝启枢化浊法指导下合作开展脑心清片系统性创新研究。通过研究明确了脑心清片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比如确证了脑心清片心脑血管活性成分(黄酮、有机酸),揭示了脑心清片抗心脑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并被收载入《中国药典》2010版,还开展了产品的上市后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虽然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对项目投入达五千余万元(未包括自身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广东药学院的一些基础研究投入),但此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目前脑心清片应用范围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超过1000家医院,受益人群超过200万。产品年市场销售额已超4亿元。据预计,白云山脑心清片有望在未来三年实现10亿元的销量,成为白云山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大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药学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借助于脑心清片项目打造了一套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产学研高效联动机制,包括系统研究、国际化开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模块,这套体系在推广到其他中药大品种之后,将极大地促进“大南药”的发展。
据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负责人介绍,公司旗下的数个大品种都在进行类似的项目研究。
2014年度其他获奖中医药项目
除了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的获奖项目,2014年度还有另外6个中医药类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相比之下,2013年度的获奖项目只有4个。从具体项目看来,即有中成药开发的基础性技术的研究,也有具体品种的研究,此外还涉及中药材的种植环节。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重大新药创制获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中药占了5个,可谓大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