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临床所见一般急性支气管哮喘以热证、实证为多;平素肺脾虚弱,易于感冒的,以寒证与虚证占多数。
因此,中医认为小儿哮喘有寒热虚实四种证型。由于受邪的不同与个体体质的差异,治疗得当与否,寒热的转化,虚实证候互见也是很常见的,治疗时必须审慎。
小儿哮喘之症,虽然是肺经之病,但与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局部与整体相互关联。
治疗上要有整体观点,还要弄清诱因,既治标又治本,先后缓急措施得当。正所谓:“若已发则散邪为主,未发则补脾为主”。
痰在小儿哮喘病程中尤有特殊之重要意义,小儿不会吐痰者占大多数,痰阻气道,引起肺气不能下降,上逆而喘。
因此,祛痰成为治疗小儿哮喘的一大法则。
基于以上认识,小儿哮喘发作期,以平喘为主,采用宣肺、散邪、祛痰、定喘的方法。
而哮喘的缓解期,要抓紧扶正培本,扶正重在调理脾胃。
临床常见脾胃弱的小儿,纳食不馨,消化欠佳,吸收亦差,抗病力薄弱,呈“弱不经风”状态。
哮喘易于反复发作,缠绵不休,形成恶性循环,这类型的患儿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眼圈晦暗、腹胀胸满、尿频肢凉,已由脾虚引致肾虚。
因此,对于虚证哮喘、病所在肺,病根已累及脾、肾了。
中医讲究辨证审因,分期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临床常见虚实证候互见。治疗上要虚实兼顾,采用攻补兼施,攻其邪扶其正,邪却不伤正,正强易祛邪。
俗话说:“三分医药,七分调理”,扶正攻邪不能单靠药物,更要注意生活上的调护,包括饮食、卫生、锻炼等。
饮食的宜忌,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注意总结哪些食物有诱致发病的,要忌食。更要纠正盲目忌口的错误,以致营养不良,正不胜邪,不利疾病的康复。
儿童支气管哮喘预防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对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学校影响较大,应尽早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找出诱发因素,避免过劳、淋雨、奔跑及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尽量避免接触和及时处理已知过敏原,如接触花粉、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有条件可以改善环境或易地生活。
2、锻炼身体。
3、减少病儿的精神刺激和思想负担,对待哮喘患儿应避免以下两种不正确倾向:
1)过分宠爱和迁就。
2)对病孩关心太少,甚至对其产生厌弃和冷淡的态度,以致增加病儿心里上的压力,对病情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