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疾病 > 小儿性哮喘 > 低龄儿童哮喘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治的探讨

低龄儿童哮喘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治的探讨

2019-05-30 来源:南山呼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反复喘息患儿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上皮细胞功能异常;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与结构细胞,多渠道抗炎,在喘息患儿的疾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01

低龄儿童哮喘诊断现状不足

哮喘患病率及诊断现状:

中国儿童哮喘学龄前起病多,危害大

陈实教授指出,实际上13、14岁儿童哮喘回顾性研究显示在5岁以前的发病率已达50%以上,而我们的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海南省儿童的哮喘发病年龄80%是在5岁以内,因此低龄儿童的哮喘控制情况是很不乐观的。

儿童哮喘诊断困难—漏诊率高

☆以往未明确诊断哮喘的病例占31.4%;

☆以往未明确诊断的哮喘患儿中,46.2%曾被怀疑哮喘或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41.62%曾被诊为肺炎或支气管炎;

☆确定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中,仅56.8%的患儿既往诊断正确,21%的患儿被诊为支气管炎;

儿童哮喘诊断困难——需较长时间才能确诊

仅20.6%的儿童哮喘病患者发病后即能确诊,误诊时间最长者达8年。

喘息临床分型的局限性,延误哮喘诊疗对预后影响大

☆当前婴幼儿喘息临床分型具有局限性;

☆婴幼儿时期反复喘息显著影响学龄后肺功能;

☆幼儿哮喘未及时治疗对成年转归产生很大影响;

☆幼儿哮喘若未及时治疗,其成年后70%仍会发作,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者,成年后95%不发作;

经典诊断标准/预测工具中反复喘息是重要指标

☆喘息是哮喘诊断的主要依据——93年中国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32111)

☆喘息是哮喘诊断的主要依据——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

☆喘息是哮喘诊断的主要依据——2015加拿大学龄前哮喘共识

2015加拿大学龄前哮喘共识指出:这种诊断有可能会导致诊断过度,但其导致的不良影响远不及诊断不足

02

喘息机制探讨,与喘息的关系

陈实教授对于喘息机制的探讨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具体内容可见课程视频。

03

ICS在哮喘管理中的地位

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与结构细胞

ICS强效抗炎,保护气道上皮,改善气道重塑

ICS治疗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改善相关:停用ICS治疗组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值升高

ICS治疗与FeNO改善相关:停用ICS治疗组患儿FeNO值升高

04总结

陈实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说到,学龄前儿童哮喘起病多,预后差,诊断困难;喘息临床分型具有局限性,延误哮喘诊疗对预后影响大;反复喘息患儿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上皮细胞功能异常;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与结构细胞,多渠道抗炎,在喘息患儿的疾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