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哮喘频道 > 哮喘疾病 > 小儿性哮喘 > 儿童哮喘控制治疗越早越好

儿童哮喘控制治疗越早越好

2019-03-01 来源:育儿百科大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

儿童哮喘治疗的目标为以下六点:

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

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

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源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生命质量的提高、药物经济学等诸方面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每年要评估患儿是否需要治疗

为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应加强临床缓解期的处理;特别是医生和患儿、家长一起互动,形成一个紧密的伙伴关系,在防治上进行长期指导和合作。

1.鼓励患儿坚持每天定时测量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应急药物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如使用最低有效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ICS)吸入治疗等。

4.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单用中高剂量ICS者,尝试在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3个月后剂量减少50%。单用低剂量ICS能达到控制时,可改用每天1次给药。联合使用ICS和长效β2激动剂(LABA)者,先减少ICS约50%,直至达到低剂量ICS才考虑停用LABA。如使用最低剂量ICS患儿的哮喘能维持控制,并且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有相当比例的5岁以下患儿哮喘症状会自然缓解,因此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5.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包括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儿及家长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源、防止哮喘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

6.并存疾病治疗:70%~80%哮喘儿童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有的患儿并存鼻窦炎及胃食管反流等。这些共存疾病可影响哮喘的控制,需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患者教育和家庭防护要同时抓

哮喘防治教育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哮喘对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有很大的影响。让孩子和家长正确认识和面对儿童哮喘,是疾病控制的关键。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治愈”。

2012年由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共同撰写了《儿童哮喘国际共识》,对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出了患儿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应接受哮喘治疗教育,并与哮喘健康教育使者共同合作,以优化哮喘的管理。教育与形成的合作关系对哮喘治疗计划的实施及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哮喘控制的客观手段是肺功能及PEF的测定。有条件可以每3个月做1次肺功能测定,5岁以上的患者有条件可以每天坚持测PEF,并记录在哮喘日记中。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如C-ACT和ACQ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作为肺功能的补充,既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患者可以在就诊前或就诊期间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