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百科 > 治疗 > 哮喘别担心 艾灸帮助您

哮喘别担心 艾灸帮助您

2018-11-02 来源:万亩艾田商城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症状表现:遇冷感寒发作,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痰清稀或黏白,量不多,胸闷如窒,不能平卧,口不渴,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鼻咽发痒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中医学所指的哮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哮喘包括由心脏、肺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喘息症状,即中医的“喘证”;狭义的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也即中医的“哮证”。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灸疗师表示,哮和喘相类,但哮乃喉及肺中有呷呀之音(哮鸣音),哮证是一种突然、反复发作,以喘促上气、喉中有水鸡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历代有“吼喘”,“齁喘”、“喘鸣”、“呷嗽”等名称。由于哮必兼喘,所以哮证通常亦称为“哮喘”。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通常以标实为主,而哮喘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久病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肾、脾的虚证,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征。临床上的哮喘顽症,往往为混合型,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治疗比较棘手。哮喘的辨证施治应遵循“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表”的原则。

【病理阐述】

哮喘的发生,浊内伏为主因。灸道堂灸疗师表示,早在汉代,张仲景即提出了膈上病痰之说。隋·巢元方对哮喘发作的病机概括为“痰气相击”,如《诸病源候论》曰:“其胸膈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制,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当然,痰的来源,实由津液所化,其发生与肺、脾、肾三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肺气不和,呼吸之气不得宣畅;肺气虚弱,津液不得输布,痰饮贮于肺络;脾气虚弱,津液运化受阻,痰涎内生,肾气虚弱,不能纳气归元而气逆等均可发为哮喘。故在平时可出现肺脾肾的虚象,朱丹溪曾提出: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为后世医家所宗旨。

此外,痰饮内伏,感于风寒,嗅及异物;或进食虾蟹鱼腥之物;或情志不舒,饮食劳倦等均可引动内伏之痰饮,阻塞气道,导致哮喘发作。

【灸疗辨证】

本病临床辨证可分为发作期、缓解期两个不同的阶段。

(一)发作期:

1.寒哮:

(1)症状表现:遇冷感寒发作,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痰清稀或黏白,量不多,胸闷如窒,不能平卧,口不渴,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鼻咽发痒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灸疗原则:温肺散寒,豁痰降气平喘。以取足太阳、任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肺俞、风门、天突、膻中、列缺、丰隆。

(4)随症加穴:①喘甚者,加定喘,合谷;②发热恶寒者,加大椎、尺泽。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也可1日治2次,5~7次为1疗程。

②温针灸:每次选3~4穴,每穴均用泻法留针,同时在针柄上点燃艾圆,每次1~2壮,每日或隔日针灸一次。亦可应用GZH型热针仪进行热针治疗。

白芥子敷灸:选取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敷灸处皮肤呈现红晕、发热,微痛或起泡。

(6)方义说明:背部俞穴肺俞、风门疏散风寒,宣发足太阳经气;胸部气之会穴膻中,宽胸顺气;任脉之穴天突降逆平喘;肺之络穴列缺肃降手太阴经气;足阳明胃经络穴丰隆豁痰辟气。诸穴合用,可以祛除寒邪,降逆平喘。

2.热哮:

(1)症状表现: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呛咳面赤,痰黄稠难出,胸部烦闷,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燥。或伴有发热,有汗不畅,头痛等表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2)灸疗原则: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以取督脉、任脉、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大椎、合谷、膻中、尺泽、丰隆、涌泉。

(4)随症加穴:①喘息憋闷者,加天突、内关;②烦躁不宁者,加鱼际、神门。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②复方桃仁敷灸:取桃仁60g,杏仁6g,栀子20g,胡椒3g,糯米2g,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制成糊状。将药糊分成4份,贴敷于双侧涌泉及与涌泉相对足背阿是穴处,12小时后除去。隔12小时可作第2次治疗,3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大椎、合谷、尺泽清肺泄热;膻中宽胸降气;丰隆化痰降浊;取足少阴井穴涌泉,意在引气归元。

(二)缓解期:

(1)症状表现:肺气虚为主者,气短乏力,痰多清稀,怯寒自汗,易于感冒,面色晄白,稍犯风寒即易诱发哮喘;脾气虚为主者,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痰多色白质黏,肢体倦怠,面色少华,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哮喘;肾气虚为主者,则气短气喘,动则尤甚,腰酸膝软,肢冷畏寒,头昏耳鸣,面容憔悴,小便频数,或尿少,肢体水肿,遇劳易诱发哮喘。舌质淡、胖嫩,脉细无力。

(2)灸疗原则:补肺健脾益肾,化痰定喘。以取足太阳、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肺俞、脾俞、肾俞、膏肓、气海、足三里。

(4)随症加穴:①自汗量多者,加阴郄、后溪;②纳差者,加脾俞、中脘;③痰多者,加关元、丰隆;④动则气喘者,加涌泉、太渊。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瘢痕炎:每次选2~3穴,皮肤常规消毒后,每穴各用枣核大艾炷直接灸三壮,外贴普通油纸小膏药。3天后开始每日换膏药1次,可使化脓7~10天,若欲灸疮愈合,且须停贴膏药,局部涂以龙胆紫即可。

②药物艾炷瘢痕灸:选取陈艾绒500g,麻黄、桂枝、肉桂、独活、羌活、乳香、没药、细辛、干姜、丁香、白芷、川椒、广木香、苍术、防风、半夏曲各15g,硫磺30g,苏子、牙皂、乌药、广陈皮、川乌、石菖蒲、炮穿山甲、甘草各9g,麝香1g。将以上诸药共研细末和艾绒拌匀,贮瓶备用。灸治前制成直径0.6~0.8cm,高1~1.2cm的圆锥形艾炷。施灸时先将穴位常规消毒,再以1%普鲁卡因0.5~1m1局部麻醉后。用大蒜汁涂拭于局麻的穴位上,依艾炷瘢痕灸法操作。灸道堂灸疗师指出,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9壮,小儿只灸1次,成人一般灸3次,每年灸1次或2年灸3次。

③复方白芥子敷灸(即冬病夏治消喘膏):炙白芥子、玄胡各21g,甘遂、细辛各12g,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成稠糊状使用。每次选用3穴,每穴敷药如蚕豆大小,一般敷灸4~6小时,如局部有烧灼疼痛感,可提前取下。每隔10天治疗1次,即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一般连续3年。

④复方芥遂丸敷灸:分虚寒(即寒哮)、痰热(即热哮)二型分别用药。①虚寒型:白芥子、甘遂,麻黄、桂枝、细辛、五味子、黄芪、半夏、杏仁、远志,以上药物共研细末,姜汁和丸如弹子大备用。②痰热型:白芥子、甘遂、石膏、黄芩、桑白皮、麻黄、杏仁,以上药物共研细末,猪胆汁为丸如弹子大备用。每年夏至至大暑,冬至至大寒各敷药3次,每次间隔1周,连续2年为1疗程。虚寒型取膏肓、膈俞、膻中、华盖穴;痰热型取肺俞、华盖、彧中穴。

(6)方义说明:膏肓、肺俞培补肺气;肾俞补肾纳气;足三里、脾俞调补脾胃之气,可以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

【补充说明】

1.注意观察哮喘病人的发作时间与诱因,积极查明过敏原,避免再次吸入、接触或食入。

2.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饮食宜清淡,对虾、蟹、海鱼、辛辣等易致过敏的食物应慎食。

3.在哮喘缓解期,应积极进行灸法治疗,以扶助正气,防止发作。

4.若哮喘发作剧烈,呈持续状态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护理,及时给予吸氧,采用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救治。

艾灸培训:大医堂每月1日专业艾灸培训班开课通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灸保健推广委员会:2018全球会员招募公告

《艾草文集》:国内第一本艾草研究文集

《艾草中国》纪录片:面向全球征集艾草故事和拍摄线索

《中国灸法大全》:艾灸师必备随身宝典和艾灸百科全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